一带一路湾区行_fororder_湾区行_副本
首页 > 广东频道 > 文旅> 正文

广州本土特色优秀原创小说《华衣锦梦》热销

2017-06-22 15:58:21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陈伟赞 责编:董健雄

  国际在线广东频道消息:6月22日上午,《华衣锦梦》新书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活动在在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举办,活动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创研部、中共越秀区委宣传部主办,越秀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花城出版社承办。越秀区文广新局局长杨卫国,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院院长熊育群分别主持了新书发布会及作品研讨会。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知干,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越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丹,花城出版社社长詹秀敏、副总编辑张懿,以及章以武、谢有顺、徐肖楠、张均、熊育群、贺仲明、袁瑾、鲍十、魏微、王威廉、世宾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活动。

  看一部作品,爱上一座城市

  《华衣锦梦》在2016年入选广东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是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卢欣根据自己十年的非遗保护工作的积淀创作的、以广州戏服四代人传承为主线的长篇小说。该作品共30万字,以年代为划分,分四个部分讲述了各个历史时期戏服艺人为传承手艺所经历的悲欢离合、人生沉浮以及一个行业的兴衰成败,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广州状元坊一带,戏服铺成群连片,前后街巷花佬、绣娘遍布的情景。该小说在内容上注重对广东民俗的刻画,让岭南风俗不经意间躲藏在小说的景物描写、人物行为描写之间;在语言上保留了广东方言特色,精雕细琢却不留痕迹;岭南风物、岭南民俗、岭南韵味,一切浑然天成。作品根植于岭南传统文化、深挖广府人精神内核、紧扣“中国梦”主题,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但又贴合生活,读之荡气回肠,是一部具有广州本土特色的优秀原创长篇小说,据考也是第一部以广州戏服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新颖的题材、独特的视角、生动的笔触、流畅的叙事,让这部作品还没有正式面世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原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荣膺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的章以武老师表示,《华衣锦梦》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具有广州本土特色的好作品。他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个作品表现一座城市,一部作品美化一座城市,一个作品创新一座城市。

  目前,该作品已由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现在各大书店、网上商城销售。

  华衣锦梦的背后

  《华衣锦梦》书中对戏服制作细节的描写细致入微,让人读后犹如身临其境。这与本书作者的经历及工作积淀攸戚相关。作者卢欣曾做过记者、编辑,是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文学硕士,长年负责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收集濒危非遗项目的文字、影像材料,采访不同项目的手艺人,整理口述史,对广州文史、广府文化有深入研究。2006年,卢欣作为越秀区非遗普查队的一员,到中华戏服厂(已结业)进行非遗普查,听取厂领导和手工艺人讲述戏服知识,参观戏服车间,掌握了第一手口述资料。此后多次到中华戏服厂进行普查,对戏服制作的工序流程十分熟悉。她还多次到状元坊戏服有限公司进行普查,向著名戏服制作艺人董蕙兰沟通、请教,在协助广州戏服申报非遗的十年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曾撰写“广州戏服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省、市级非遗名录的申报文本,“广州戏服制作技艺”申报片的拍摄脚本等,参与编辑《广州粤剧戏服》。

  身为80后的卢欣表示,这部小说写了两年多才完稿,主要是在工作及兼顾家庭之余创作完成。她说,自己从2007年开始接触非遗保护工作,10年间亲历了越秀区公布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参与了每一个项目的普查,撰写了大部分的项目申报书以及其他与区非遗、广府文化相关的大量文字材料,在此过程中,既积累了丰富的非遗知识,更伴随着对非遗及广府文化的深入了解对广州戏服等非遗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并逐渐萌生了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对于《华衣锦梦》,她希望作品将来可以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等年轻人更加接受的形式,让他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广州戏服的美,了解广州戏服的历史。她还表示今后会继续以岭南文化为题材,努力创作更多反映当下生活、岭南地区特色的作品。(供稿 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 编辑 陈伟赞 林小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