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湾区行_fororder_湾区行_副本

今年将划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

2018-01-29 15:34:51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赵滢溪 责编:赵滢溪

  今年将划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

  28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王辉 王良珏 摄

  2019年迎来“二孩”入园小高峰,需增加多少学位?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为何跃居全国第一?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成效如何……28日,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二场记者会,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省环保厅厅长鲁修禄和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回应近期社会热点,透露今年工作重点。

  ●南方日报记者 吴少敏 苏力 陈芳庭

  教育

  明年预测要增30多万个学前教育学位

  广东高等教育如何“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二孩时代”来临,如何保障幼儿园中小学学位供给?针对这些备受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景李虎作出回应。

  审议通过高等教育新一轮提升计划

  早在2015年4月,广东率先在全国启动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双高”对接国家“双一流”。第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已结束,广东将如何推动高校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景李虎在回答南方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省政府已经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东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的新一轮提升计划,把全省高等教育和高校根据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给不同类型高校确定不同目标,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其中,“冲一流”针对原来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这些高校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将继续加大力度、加快发展,在全国、在世界争一流。

  “补短板”就是“粤东西北高校的振兴计划”。粤东西北高校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弱,要把这个短板补起来。这一类高校主要包括广东海洋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嘉应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韶关学院,还有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肇庆学院、惠州学院等粤东西北地区高校和珠三角边缘地区高校。

  “强特色”就是支持一些在行业里特色鲜明的学校。这些学校包括广东财经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广东警官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航海学院、广东药科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要把特色做得更“特”,把特色做得更“强”,在其所处的学科领域里面占领制高点。

  景李虎还透露,省政府在布局“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规划时,已相应地增加了很多投入。相信未来几年,广东高等教育将再有大踏步的发展。

  做准备迎“二孩”入园小高峰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户籍制度的改革、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学前教育学位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

  景李虎透露,2016年底全省学前教育三年在园的幼儿人数是421万,2017年底是441万。根据预测,到2018年底会达到461万,到2019年底会达到498万,到2020年会达到519万。

  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增长速度来看,我省的学前教育每年需要增加学位20万左右,而在2019年迎来“二孩”入园小高峰,需增加30多万个学前教育学位。

  “我们已经在做准备,努力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景李虎说,去年10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已下发《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要求科学地预测未来五年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需求、编制建设专项规划、落实建设用地和鼓励多元办学。

  在办好公办幼儿园、公办学校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教育,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来办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要求跟进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质量。

  科技

  广深科创走廊“政策包”正研究制定

  “广东高新技术要树标提质,不光注重数量增长、还要转向高质量增长。”王瑞军透露,广东正在研究制定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科技创新“政策包”、研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行动计划,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注入新动力。

  粤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首位

  在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中,广东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首位,其中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3个指标均排名第一。

  王瑞军坦言,广东虽然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但是领先优势不明显、不牢固,特别是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两个分项指标上,落后于其他省市,在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合作创新等方面短板明显。

  如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我省38个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然而在获奖项目数量上,北京是我省的2.5倍,上海是我省的1.5倍。

  王瑞军表示,省科技厅将继续深化改革,实现“两个转变”,即从科技管理向创新治理转变,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企业参与评价认定 有望享受减税

  王瑞军透露,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过程中,广东采取了普惠性的政策措施予以补贴和扶持,还根据国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2017年给予了9138家企业结构性税费减免,减免量达373.7亿元,约为2014年全国加计扣除减税总额。

  牵住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牛鼻子”,广东接下来如何为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注入新动力?王瑞军表示,省科技厅正在研究制定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科技创新“政策包”,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其中,省科技厅正研究实施粤港澳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重点研究资金过境、税收平衡、人才往来和培养、科研设备进口关税、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一系列问题,真正实现高层次创新人才“来得了、走得通、留得住。”

  王瑞军还呼吁更多企业参与到“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评价认定”中,可以实现企业的自主评价、信用管理。他提醒说,获得“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的软件业、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等企业,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参照高新技术企业。

  环保

  上半年将出台环保垂管改革实施方案

  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今年将划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上半年,我省将出台环保垂管改革实施方案及机构编制、干部管理、人财物上收及管理等配套文件。

  “珠江水”水质全国领先

  鲁修禄直言,2017年是广东生态环保工作标志性一年。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高强度、高频度研究、推动落实环保工作。

  “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督察追责尺度之严前所未有。”他说,全省组织2000多人次开展为期9个月交叉执法,督查企业1万多家。办理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中,问责880人,约谈1339人,行政拘留57人、刑事拘留113人。

  经环保部初核,广东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2017年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5.0%、4.9%、4.0%、2.0%,超额完成国家目标。

  鲁修禄表示,目前,广东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比以往更为突出。珠江流域水质在全国主要流域中稳居前列,2017年地级以上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稳定达标。全省空气质量六项主要污染物连续三年实现全面达标,珠三角在国家三大重点区域中率先实现PM2.5浓度连续三年达标,广州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标,深圳连续三年保持30微克/立方米以下。到2017年底,茅洲河(宝安段)共和村、燕川、洋涌河大桥三个断面的氨氮指标已达标。

  “广东治水在2017年进入系统治水的新阶段。”鲁修禄说,治水与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结合更加密切。比如相比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管网短缺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2017年广东新建管网5900多公里,创历史纪录,还清出近500公里的“僵尸管网”,为治水打下了根本性的基础。

  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

  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防治大气污染方面,广东将实施“降尘”“控车”“减煤”“管船”等五方面举措。其中,广州、珠海今年内将全面完成公交车电动化改造,珠三角将开展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全省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要达到90%以上。

  河长制、湖长制也将全面落实。同时,广东将进一步加快广佛跨界河流、茅洲河、练江、枫江、小东江、深圳河、东莞运河等综合整治,依法按时清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推进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等工程。

  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广东将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并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修复污染地块。今年内建立全省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设,扩建广州、惠州危险废物安全填埋设施,力争全省年填埋处置能力增加10万吨。

  广东今年将划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上半年,我省将出台环保垂管改革实施方案及机构编制、干部管理、人财物上收及管理等配套文件。

  此外,我省将组织开展进口废物加工利用和打击固体废物集散地环境违法行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绿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等专项行动。

  记者从会上获悉,按照规划,到2020年广东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4.5%以上,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农业

  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运行顺畅

  郑伟仪在记者会上表示,广东农业科技水平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广东正在实施一批农业科研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重点工程,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年稳步提高。

  对社会关注的广东全国首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郑伟仪透露,基金运行两个月,8个首期社会出资人认缴资金340亿元,基金总规模达440亿元。

  推进“十项行动”促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战略”是年度热词,郑伟仪说,省农业厅将其作为“三农”工作新旗帜和总抓手,重点抓产业兴旺,今年推进“十项行动”。分别是岭南特色优势农产品优质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科技兴种强农富民、农业农村“双新双创”、构建省市县三级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病绿色防控、节水节肥节药、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耕地地力保护和质量提升、改革创新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等十项。

  郑伟仪说,“十项行动”每一项都有具体目标。比如岭南特色优势农产品优质化行动,到2020年水果优质率达到60%,优质品牌生猪、黄羽肉鸡年出栏量分别提高到20%、30%以上,畜禽规模化率达到68%。

  同时,科技兴种强农富民行动中,实施一批农业科研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重点工程,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年提高2%以上,用3—5年时间实现加快发展。

  将筹建农业供改子基金

  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是全国创举。郑伟仪说,基金公司目前运行顺畅,确定广州农商行、省农行、省中行、中信银行广州分行、省供销社、新希望集团、温氏集团、省农垦集团8个首期社会出资人。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林牧渔业现代种业建设等经营性股权投资项目。

  他表示,基金公司向第一批入库项目的36家企业发送了商业计划书,将尽快实现首批融投项目落地。另外,广东还会筹建子基金,首轮协议草拟和谈判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