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湾区行_fororder_湾区行_副本

“春运的车轮”加速 “改革的车轮”前行

2018-03-13 09:46:21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赵滢溪 责编:陈梦楠

  原标题:“春运的车轮”加速 “改革的车轮”前行——写在2018年春运圆满收官之际

  南方网红

  南方名记

  袁佩如工作室出品

  ●南方日报记者 刘倩 袁佩如  通讯员 曾勇 陆省省 粤交综

  3月12日,今年春运圆满收官。据预计,春运40天全省累计发送旅客18875.26万人次。其中,道路14087.21万人次;水路603.6万人次,同比上升5.14%;铁路3363.71万人次,同比上升9.52%;民航820.76万人次,同比上升10.25%。全省高速公路累计车流量18459.04万辆,同比增长11.79%。

  改革开放之初,“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流行语吸引着人流涌入珠三角,春运这一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口迁徙活动率先在广州上演。“春运的车轮”加速,“改革的车轮”前行。时至今日,高铁唱起春运的主角,铁路、公路、航空、轨道、共享出行共同构筑起广东春运的“立体秀场”。

  运输网络从“人”字形到“米”字形

  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铁路还只是“人”字形布局,往北只有京广线,往西是广茂线,往东是广深线。广州火车站是当时承担广东最主要春运任务的火车站。

  “当时广东铁路人均运营里程不到一支香烟的长度。”广东省交通运输专家金一兵说,“经济快速发展与铁路运输落后之间的矛盾,促使广东铁路建设大提速。”

  1996年,珠三角通往北方的另一条通道京九铁路开通,广州火车站在“单打”了22年后,在1997年春运迎来了“新搭档”——广州东站。

  尽管1997年至2006年期间,广州东站运量年均递增14.3%,1998年的寒潮、2008年的雪灾依然一次次地考验着广州火车站。2009年春运,随着武广高铁运营,广州南站开门迎客,广州火车站的春运压力才真正得以纾解。

  随后几年,广珠城际、南广、贵广、广深港等高铁相继运营,广州铁路“米”字形运输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东春运的运输格局在横向、纵向也不断拓展。

  今年春运启幕之初,受寒潮的影响,京珠北高速公路一度封闭超过250小时,31万通行车次却没有一辆车滞留。“这条路走不了,可以走乐广高速,粤北现在有5条出省的路了。”经常往返湖南广东两地的郭师傅说,以前听到京珠北封路就发愁,现在根本不担心。

  截至2017年底,广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338公里,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完善,春运高峰期时,高速公路日均车流量可达五六百万以上。

  广东主要航空枢纽也不断扩容,支线机场发展迅速。白云机场、深圳机场扩建,旅客吞吐量大幅增长,白云机场更是在去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6500万人次;揭阳潮汕机场、湛江机场、惠州机场等支线机场不断开通航线,客运量逐年增长。

  春运之路连接着机遇之路

  “当时是绿皮车,要分段节流,车上有两个比较壮的同事把乘客扯上车,这样才来得及,像打仗一样。”王娟在1999年春运前夕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作人员,谈起20年前的春运,印象最深的就是“挤”。

  上世纪90年代初,珠三角地区外来劳动力就已接近400万人。而在1974年开站之初,广州火车站面积仅2.6万多平方米,设计日发送旅客能力仅3万人次。

  开放改变着心态,技术改写着现实。

  2004年,中国铁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铁路的发展战略从“自主研发”转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始大规模引进高铁列车技术。

  2009年,我国首条一次性建成的高铁大干线——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其大运力、高速度的运输优势凸显,给春运带来不一样的新景象。

  “当时的感觉,哇,这是一种全新的客运组织模式。”广州南站党委副书记刘慧至今仍记得2009年第一次踏进北京南站学习的情景,“一进去感觉完全不像是火车站,所有的设施、设备都跟普通车站不一样,彩色的展示屏特别亮。”

  随后几年春运,京广高铁全线贯通,沪昆、贵广、南广、厦深等高铁陆续开通,高铁成为春节运输旅客的主力军。

  春运之路,连接着机遇之路。

  今年春运,广州南站成为一颗耀眼的“巨星”。广州南站站长张哲介绍说,广州南站每天的客运吞吐量接近60万人次,已经跃升为全国第一大站。

  金一兵认为,高铁强大的“虹吸效应”带来越来越多的人流,随之带来越来越多的物流及资金流。目前,广州南站周围地区汇聚的投资已达千亿元,初步形成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CBD。未来几年,随着10多条城轨的接入,广州南站客流还会大幅增加,“经济圈”效应还将进一步凸显。

  春运一年比一年有“科技范”

  以前春运期间,各大火车站都需要用大卖场作为售票大厅,广州站的两个售票厅有上百个窗口,24小时不停地售票,一直到春运结束前七八天才撤。2012年春运,全国开始推行12306网上售票,并逐年完善。现在,85%以上的旅客通过网络、电话订票,乘客拿着火车票和身份证,抬头“刷脸”就可以“秒过”检票口……春运,一年比一年更有“科技范”。

  “铁路人”对科技的助力感受更深。从前,口哨、喉宝、喇叭是“三大法宝”,如今,已被PDA手持终端、对讲机和“风火轮”(电动平衡车)取替。

  在春运发送客流量最大的高速公路,移动支付的发展也日新月异。2014年以前,广东全省分4个片区分别实施联网收费。每到春运等重大节假日,片区间多个主线收费站总会引起严重拥堵。2014年6月,广东实现了全省联网,撤销了16个主线收费站和17个停车标示站,车辆行驶于高速公路网络中变得畅行无阻。

  对于未撤销的匝道收费站和省界主线站,ETC等信息化手段也大大提高其通行能力,截至2017年底,我省ETC车道数达1920条,位居全国首位。

  科技的力量不仅发挥在铁路、公路等“主干”上,还深入到春运“最后一公里”。今年,从河南回广东中山的刘新从广州南站下车后,出站坐上“如约巴士”到了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下了巴士就坐上候在现场的“顺风车”回中山了,共享出行打通“站”与“家”的“最后一公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