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湾区行_fororder_湾区行_副本

广州黄埔居民实现AI扫脸扔垃圾 分类桶有电子“身份证”

2020-11-24 10:16:52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张琳瑞

  国际在线广东频道消息(记者 朱子荣 通讯员 项彦生 于艳芳):今年3月,广州市黄埔区启动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建设。该平台运用二维码、物联网信息采集、视频监控和分析等技术,实现了过去只存在于设想中的垃圾分类称重、转运桶智能识别、分类网格化管理等垃圾分类场景。

  第一个刷新垃圾分类观念的,就是“乱扔垃圾可追溯”。

广州黄埔居民实现AI扫脸扔垃圾 分类桶有电子“身份证”

黄埔区共有300余组智能分类设备投放使用。通讯员 供图

  2019年底,黄埔区所有小区实现楼层撤桶,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掀开了垃圾分类新的一页。“楼层撤桶后,我们可以分析出来各个小区分类参与情况,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科学化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既然可以定时间定地点,那么我们的桶也可以定下来,”黄埔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人介绍道。

  于是,转运桶智能识别系统应运而生。据介绍,该系统是将所有的分类桶进行信息采集,为他们颁发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电子标签,从而实现“分类投放点—收运车辆—转运站场”的信息化联网管理。

  转运桶不仅用于指引居民对各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还可以很好地解决混收混运的问题。传统收运模式下,转运桶经常被搬来搬去,导致即使收运前发现混装,也无法追溯,单纯靠人工去排查难度非常大。

  现在垃圾刷卡“乘车”后,车载分类称重系统将对其“安检”,准确识别编号。小小的刷卡动作,背后意义可不简单。“一旦发现有混收混运情况,我们便可根据标签,追溯到具体投放点,分析出责任人、责任单位等信息,从而进行督导整改甚至处罚。”

  截至目前,黄埔区共有300余组智能分类设备。通过“有偿投放、有趣运营”智能管理模式,实现分类宣传、分类投放前端智能化管理,

  据了解,该系统采用AI人脸识别登录,居民通过投放垃圾获得积分,可实时结算投放收益。在鼓励居民精准投放的同时,系统后台根据登录信息可以进行精准溯源、数量统计,做到每袋垃圾可溯源。企业盈利持续发展、居民养成习惯获得激励、政府解决监管难题,三方共赢的良好格局由此形成。

  据介绍,前端的智能回收设备可以对居民所投放垃圾的时间、品类、重量等进行记录,为垃圾分类督导工作提供数据依据。后端的车载称重等系统,提供大数据平台,构建环卫数据管理体系。

  除生活垃圾外,黄埔区的餐厨垃圾、其他垃圾也将实现“智能称重”。在黄埔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类都要求做到日产日清。以往对于垃圾清运数据,都是靠肉眼估算、人工登记,厘清社区、街镇的数据耗时较长,且与终端进场数据不相符的情况时有发生。

  “分类称重系统上线后,数据将精确到每个桶、投放点,且能同步上传至终端管理后台,进而统计出社区、街镇的数据,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可实现对辖区垃圾量的变化科学分析,从而为精准减量提供数据支持。”黄埔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人介绍到。

  为优化调整收运线路,监督分类收运全流程,智慧管理体系还包括对收运车辆的管理。在前期“公交化”收运网络基础上,车载监控系统会实时显示每辆车位置、驾驶人状态、路况等信息,对规范收运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的现象,非常关键。收运数据终端可视化,可谓搭上科技“快车”,实现了垃圾分类可持续闭合管理。

  截至目前,垃圾分类智慧管理体系已在超过300个投放点安装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终端,实现精细化到个人的垃圾分类监管模式;改造6条厨余垃圾运输线路,单日转运量超60吨,利用垃圾收运实现精细化到单个垃圾桶的实时数据物联网采集。

  据介绍,未来三年内,黄埔区“智慧城管”还将通过打造一体化信息平台,构建起环卫保洁、燃气管理、垃圾分类管理、城市指挥系统等智慧网络,为城市“大脑”注入活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