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广州黄埔五年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埔”写湾区新篇章
2024-04-03 11:38:18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克军 责编:张琳瑞

  潮涌湾区,千帆竞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5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5年来,作为“湾顶明珠”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创新、产业、融合、开放、平台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广州黄埔五年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埔”写湾区新篇章_fororder_7c1dd6f15bddbaddbfc7445823c98ae

“湾顶明珠”风景实拍

  创新:科技交流合作开花结果

  5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勇当创新引领的“排头兵”,积极建设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

  来自澳门的“85后”青年陈祥,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闯出了一片天地。2020年2月,陈祥成立了广州神农智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于黄埔区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

  选择广州黄埔,陈祥主要看中了这里的产业集聚优势和创新创业氛围。黄埔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如对入驻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的港澳青年创办企业或机构给予三年办公场地租金补贴,神农智联就享受了50万元的租金补贴。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拥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在资金、推广、产学研等方面都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神农智联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澳门青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神农数字技术研发中心,基于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溯源链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能实现实时计算、大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以数赋智推动茶叶、中药材产业发展。

  5年间,粤港澳三地的科技交流合作在黄埔不断开花结果。

  香港青年陈子翔是水中银(国际)生物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项目落户黄埔之后,在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的支持下成立了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生物大数据研发中心,通过生物科技与大数据帮助企业优化原料管理,增强研发实力、提高效能;香港青年科学家伍子龙带领的华港龙生物科技受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邀请,在2022年6月落户黄埔,专注于无痛透皮递送细胞和生物制品的微针科技……据了解,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创新中心成立3年多以来,共支持港澳项目16个,支持科研专项经费3700万元。

  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建成了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集聚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研发投入强度达6.6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区构建“教育-科研-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产业链孵化链条,为湾区科研人员和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让港澳青年安心在黄埔这片创新沃土上深耕,粤港澳三地联合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保护创新方面,该区持续深化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促进粤港澳知识产权要素融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连续五届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举办并永久落户;与国际争议解决及风险管理协会(香港)、澳门知识产权研究会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整合粤港澳三地专业调解资源力量,为企业、商业组织和个人提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替代性纠纷解决等服务;连续举办两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大会暨知识产权人才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实现云端对接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超4000人。

  产业:从“制造”跃向“智造”

  黄埔与港澳有着深厚的合作渊源。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以屈臣氏、电讯盈科、李锦记、京信通信、港华燃气等为代表的知名港资企业便陆续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落地生根,为该区引领广州率先实现工业化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广州黄埔五年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埔”写湾区新篇章_fororder_ef604acedb1af5844381df51a73c850

港澳企业落户黄埔签约活动现场

  如今,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形成了汽车、新型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高端装备、生物技术、集成电路3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区有港澳资企业1200余家。

  2021年,《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广州开发区全力推进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推动穗港产业协作从“制造”到“智造”华丽转身。港澳资企业持续扎根增资扩产,港资企业蓝月亮2023年增资1.97亿美元,港资企业奥图弹簧在汽配行业低迷的大环境下产值逆势上扬,2023年产值同比增长55%。

  5年来,该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发展机遇,在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再工业化”、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上发力,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通过深化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作为材料领域的专业人才,来自香港的海归博士倪释凌看到了黄埔产业发展的巨大前景,决定把自己的实验室落户黄埔,致力于为国内各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专业的材料表征及检测分析服务,将尖端的显微技术与制造业结合,成为实体产业与高校科研之间的桥梁。创业经验丰富的香港青年杨腾也把企业搬到广州科学城,他和团队带着VR(虚拟视像)项目,在黄埔不仅顺利“赚到了人生的100万”,还把产品服务从黄埔带到了香港。

  从早期广州开发区西区的香港创业者,到新一代港澳青年,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港澳人才和企业来到黄埔,拥抱湾区。

  融合:“靠埔青年”成为港澳青年新名片

  何泽荣是一名香港青年,在暨南大学读书时,他常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7月10日,“青春黄埔行”港澳青年社会实践活动启动,吸引了在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就读的57名港澳籍学生参与。在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分两批通过社会实践、周末研学、主题小组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黄埔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何泽荣就是这批港澳籍学生中的一员。

  期间,何泽荣近距离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广州国际生物岛,走进南海神庙、萝岗香雪公园,充分领略黄埔这座创新之城、科技之城、绿色之城的魅力,了解到黄埔接连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港澳青年前来就业创业,有利于港澳青年在此大展拳脚。捕捉到大湾区发展无限机遇的他,选择在黄埔就业,成为了“港澳青创10条”政策的受益者。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推出的“港澳青创10条”,切实优化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环境、为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便利——从创业启动、创新激励、平台建设、金融支持、办公补贴、实习就业、合作交流、生活保障等方面送出一系列大礼包。像何泽荣一样的港澳青年,毕业即选择来黄埔就业,不仅享受为港澳青年提供的专属人才公寓,还有每月1500元的生活补贴、就业补贴、创业补贴、入驻补贴等多项补贴。

  5年来,该区投入近8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运营,“港澳青创10条”等港澳青年专项政策自2019年设立以来,兑现资金超过2000万元,支持港澳青年来黄埔施展才华,大力促进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

  为满足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需要,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规划了8.6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成澳青部落、励弘数创、湾创之星等服务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载体6家,总孵化面积达7.7万平方米。累计孵化项目共498个、其中港澳项目186个,带动就业6941人、其中港澳居民260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累计开展品牌活动300余场,共吸引区内4000余名粤港澳青年积极参与。

  除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外,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持续深化港澳规则衔接,推进湾区全面融合。推出商事登记“政银企”合作机制,为港澳等海外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足不出境、离岸办理”完成商事登记办理,投资落户“全流程”办理时间从平均45天压缩至9天以内。近年来,该区为320多家外资企业提供“跨境通”服务,被评为第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

  开放:扩展国际合作“朋友圈”

  在广州黄埔“湾创之星”(国际)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有这样一家企业——它用专业化的投融资咨询服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勇闯沙特阿拉伯市场“护航”,为沙特阿拉伯企业“引进来”来华投资,架起对话桥梁。这家企业便是杰创联合(广州)商贸发展有限公司。

  作为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港澳青年李耀杰有着丰富的企业运营管理、项目管理、项目投融资规划等经验。此前,他曾参与中沙产能合作首个外资独资投资石油化工化纤一体化合作项目筹备建设。2020年7月,李耀杰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拥有海内外学习工作经验、热衷海外投资的青年,共同创办杰创联合,为推动中沙企业投资合作及商贸发展,提供多元协同服务。

  5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湾顶明珠”的区位优势和“万亿制造”强区的产业优势,全力作好“开放”文章,不断开展高层级的国际合作,拥有中新、中欧、中沙、中以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在开放大潮中不断扩展“朋友圈”。

  该区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交流互鉴活动,深化国际友好城市间合作,举办了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等活动。2022年,广州开发区获评为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平台、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文 郑嘉俊 范敏玲 袁凤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