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发挥产业优势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8-12-06 16:11:07

  国际在线广东频道消息(记者 朱子荣):12月4日,由羊城晚报传媒智库发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融媒行联盟”联合组织的“改革新动力---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大型主流融媒广东行暨地市深调研”开始在中山市的第二天行程。采风调研团先后采访考察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火炬开发区、深中通道以及翠亨新区,深入探究中山在区域交通、产业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成就,剖析在大湾区时代,中山如何加速融入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中山火炬开发区:创新驱动 融合大湾区发展

  中山火炬开发区(以下简称“火炬区”)于位居珠江西岸,是全国168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成立28年来,火炬区汇聚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3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近20家,设立了九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健康医药、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配件、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

  据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翠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招鸿介绍,火炬区以产业为主导,创新为驱动,科技为引领,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平台。在创新上有几大抓手:其一,注重研发投入,目前火炬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4.36%;其二,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今年火炬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400个;其三,大力培育孵化器,目前火炬区已有国家级孵化器3个,省级孵化器7个;其四,着重科技与金融成果的转化;其五,实施质量与品牌提升计划。

  招鸿介绍,目前着重将先进装备制造业、健康医药产业、光电信息产业打造成火炬区的三大支柱产业。成立于2012年的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代表性企业的。2015年康方通过技术转移及专利授权模式,与美国默沙东就一个肿瘤免疫治疗抗体药物AK107签订全球开发和销售协议,此次合作是国产创新药在海外市场的新突破,是国内首例由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将完全自主研发的单克隆抗体新药成功授权给全球排名前五强的制药巨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目前,国家在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环绕三大自贸片区,四大深水港的火炬区该如何加速融合大湾区的发展呢?对此,招鸿指出,火炬区要在基础设施一体化、机制体制上加速融合,此外,还要注意在大湾区产业分工上错位发展,同时做好服务,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对此,资深经济学家邱仰林认为,火炬区在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中要找准定位,建议以现有的产业为基础,围绕人工智能、工业设计等方面,着重打造世界级的应用中心与设计中心。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其海建议,火炬区可借鉴广东自贸区三个片区的发展经验,找到在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平台的最佳切入点。

  深中通道:做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纽带

  深中通道位于珠三角核心区域,北距虎门大桥约30km,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km,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集群工程。项目采用东隧西桥方案,路线起自广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立交,通过广深沿江高速二期东接机荷高速,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马鞍岛登陆,与在建的中开高速对接,通过连接线实现在深圳、中山及广州南沙登陆。

  据工作人员介绍,深中通道的建设历经15年艰辛论证与准备,于 2016年12月顺利开工。2017年6月,深中通道项目初步设计顺利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复。随着西人工岛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东人工岛与2018年沉管隧道、桥梁陆续开工,深中通道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

  作为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成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交通纽带,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珠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珠江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高效配置,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深中通道示意图)

(深中通道示意图)

  翠亨新区:建大湾区时代的滨海城市新中心。

  翠亨新区位于中山东部临海区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南沙、前海、横琴三个国家级新区和广深港澳四大城市两个“同心圆”的圆心位置,1小时内可抵达珠三角5个国际机场和5个国际港口,广珠轻轨、京珠高速、港珠澳大桥紧密环绕。

  除了地理位置的优越,翠亨新区还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翠亨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土地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23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集中可建设用地约80平方公里,产权清晰,历史遗留问题少。新区拥有57公里长的海岸线,发展水上交通和水上运动得天独厚。人口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为较大规模集聚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近年来,翠亨新区围绕“一区三中心”(高新技术集聚区,产业中心、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中心)发展定位,聚焦智能精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 “3+1” 现代产业体系和高端人才集聚。

  据翠亨新区总经济师梁兆华介绍,翠亨新区按照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目标,着力打造五大环境:现代时尚城市环境、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人才发展环境、宜居宜游生态环境。对标世界级城市群,以高标准建设国际化生态宜居滨海新城。“我们的愿景是将翠亨新区打造成大湾区时代代表中山市门户形象的一座产城融合、技术创新、人才云集的国际化现代生态宜居滨海城市新中心。”梁兆华说道。

  针对翠亨新区的规划与发展,邱仰林指出,未来深中通道的贯通,对于翠亨新区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区要不断完善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工作,充分发挥中山先进制造产业的基础,与深圳形成产业的错位与分工,建设与跟深圳不同的产业集聚群。同时,在工业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做好布局。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谈锦钊建议,新区的规划要有预见性,要考虑可能会产生的新问题,在挑选产业方面也需因地制宜。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山市在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地处粤港澳湾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与珠江西岸的中山,有绝佳的区位优势、良好制造业基础、优秀人文环境,在当前国家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下,中山改革发展的新动力从哪来?对此,陈其海建议,下一步中山要重视区域融合与竞争合作策略,发挥中山比较优势,承接三个自贸片区溢出效应,复制自贸区经验,与自贸区、特区共建飞地经济,创新产业模式;加快产城融合,改变有产无城,产业与城市、人割裂的发展模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解决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的问题;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和城市更新,释放建设用地潜力,促进招商引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创造更加平等竞争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建设产业载体,筑巢引智、引资、引产业。改变一次性卖地建厂的发展经济模式,建立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乡村规划,加强产业布局指引,改善环境,提高农村发质量,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编辑:赵滢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