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广东频道消息(记者 朱子荣):记者25日从2020江门市“十三五”交通发展成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十三五”时期,江门市交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和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活动方 供图
江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晓雄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五年来,江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目标,致力打造内联外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先行官”作用。“我们抢抓‘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准确判断形势,科学谋划发展,向北积极拓展通道对接广佛都市圈,向东主动联通珠江口东岸以及深港澳核心区、向西加强与粤西及大西南片区的联通,向南挖掘深水港口优势推动通江达海,缩短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城市圈’。江门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格局初步形成、内联外通现代交通体系愈发清晰,为江门发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许晓雄介绍说。
据江门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春绵介绍,江门今年1至11月交通大会战完成投资203.3亿元,全年将超额完成215亿的年度目标任务,预计达到220亿元。“下周我市3个高速公路项目将建成通车,分别是对接深中通道的中开高速双水互通至凤山互通段、开春高速,以及连通大湾区、粤西的开阳高速扩建工程,江门高新区公共码头首期工程也将在下周竣工。届时,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增加102公里,达到591公里。” 许春绵说道。
江门市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其波在介绍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情况时说,十三五时期,江门全市新增铁路里程110公里,总里程205公里,建成江湛铁路、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开工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加快南沙港铁路建设并推动客运改造。“2021年,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全力加快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南沙港铁路及客运改造项目建设,推动珠肇高铁江门至珠海段动工建设,构建深南高铁通道,全面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推进广佛江珠城际芳村至江门段前期工作,主动对接广州都市圈城际网。强化江门站始发功能,开行江门到东中西部主要省会城市始发车。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江门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蒋炎麟表示,作为全省科技执法的首批试点城市,江门市从2017年开始,着力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非现场执法。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已在全市11条高速52个收费站点全面推行科技治超,在全市普通公路51个重要路段、重点桥梁的178条车道布置不停车治超检测监管系统;同时在市内51个客流、人流集散点位安装24小时运政监控设备 108个,着力构建科技执法平安天网,打破了以往执法的人海战术,规范了执法流程,提高了执法效能。
江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平介绍,“十三五”以来,江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按照广东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方案的部署,共投入超10亿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及养护,等级公路比率和路面铺装率达100%,实现了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蓬江区成功入选2019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新会区、开平市、恩平市已纳入2020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的公示名单,成为了全省申报并获评示范县数量最多的市之一,开平市“四好农村路”还被中国民生发展论坛评为全国2020年民生示范工程,走在全省前列。
江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晓雄透露,“十四五”期间,江门市将围绕“交通强市”谋篇布局,强化江门市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地位,预计建设交通项目超260个,力争投资达到2000亿元,比“十三五”翻一番。江门市将进一步发挥江门站枢纽功能,加快对外高铁通道建设,建成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建设珠肇高铁江门至珠海段;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争取广佛江城际开工建设,谋划深中城际、沿海高铁(深珠城际西延线)延伸到江门。加快构建“外引内联”交通循环网络,完善“六横六纵两联”高速公路和“七纵八横”城市快速路路网结构,确保中开高速江门段、黄茅海跨海通道、银洲湖高速,江鹤高速扩建、江中高速扩建建成通车,谋划斗恩高速、镇海湾高速、江肇第二高速、南沙至新干线机场高速江门段。打造环都市核心区快速干线和都市核心区大环线,提质改造国省干线,继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入推进“三区并进”。同时,加快建设恩平冯如、广海湾地区(白霄围)等多个通用机场。此外,致力建设智慧交通,实现5G覆盖江门市境内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高速公路路段、高铁站;提升货运物流信息化水平,构建多式联运全链条服务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