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生态之都、宜居之城” 创新“五大战法” 奋战“百千万工程”
来源:南方日报  |  2023-12-25 16:10:29

郁南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生态之都、宜居之城”  创新“五大战法” 奋战“百千万工程”_fororder_e27 

郁南正奋力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生态之都,宜居之城”。供图 郁南县委宣传部 

  奋战“百千万工程”,县域发展是关键。依托“一园三区一带”,打造县域经济发展主战场;不断壮大无核黄皮产业,持续放大“土特产”优势;创新“干部夜访”工作机制,深入基层一线访民情、解难题、转作风;全面实施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三大革命”……

  这一年,郁南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云浮市委“一二三四五六”思路举措、“248”战略目标体系、“365”竞标争先体系,坚持以头号思维、头号力度、头号干劲狠抓“百千万工程”这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力打造“百千万工程”消薄示范样板。

  创新“五大战法”,奋战“百千万工程”。如今,郁南全县呈现出创先争优、奋力拼搏的新气象,更多的基层干部动起来、干起来、跑起来了。

  战法1

  引领推进,彰显党建之力

  12月15日,郁南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现场推进会在建城镇、宝珠镇召开。会上,郁南县四套班子领导、各镇各部门负责人、典型村党组织书记齐聚会场,围绕“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培育工作等谈问题、讲经验、说方法。

  这是今年郁南县召开的第5场“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从宋桂镇马安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到桂圩镇“文旅桂乡”乡村振兴精品带建设情况,再到郁南热力循环发电项目建设情况……系列推进会透露了实施“百千万工程”极其重要且迫切的信号,郁南将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

  今年以来,省委对全省工作作出系列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扎实推进制造业当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系列举措为各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加强组织领导尤为关键。为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郁南县构建了“百千万工程”指挥体系,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实体化运作办公室,建立了每周县委常委会会议或书记—县长工作例会听取一个镇、村、专班和指导组汇报等有力机制,着力解难题、促进度,工作规则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做强“百千万工程”,郁南目标清晰、任务明确、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县级财政筹备4000万元,以省定典型镇村(一镇十村)和自加压力培育的7条村作为培育重点,按照“一县一策”和任务、责任、项目“三张清单”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每两周召开一场典型村比拼赛,每月举办一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引导镇、村在比拼中争先、在争先中进位、在进位中赶超;成立工作指导组,由人大、政协班子担任指导组组长,全面加强督查指导。

  为将理论传达到基层一线,郁南县将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以及《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等相关文件、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等纳入县委常委会固定议题以及指挥部会议、各镇各部门党委(组)会议等相关会议中加强学习。印制《郁南县“百千万工程”应知应会》发放到各镇各部门各村。组织各镇各部门主要领导开展理论学习班并进行外出学习,增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主动性、创造性。

  与此同时,郁南县持续深化“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干部夜访”“志愿服务周”“基层党建蹲点调研”等机制,用好“四下基层”重要抓手,由县领导牵头,以认清短板弱项、破解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多篇涉及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民生各个领域的调研报告。

  战法2

  厚实家当,筑牢经济底盘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既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做好县域经济这篇“大文章”,要牢牢扭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建设大局。

  产业是发展之基、城市之本、富民之源。“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郁南县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抓强县镇村经济,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夯实发展根基。

  园区经济不断壮大。依托“一园三区一带”打造县域经济发展主战场,今年筹集4.29亿元投入园区建设,储备用地1700亩,郁南产业转移工业园入园企业增至61家(其中规上企业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计划总投资140亿元,已建成投(试)产35个,预计全部达产后总产值达200亿元、税收10亿元。

  特色产业加快提质。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主战场,持续壮大农业产业,推进一产“接二连三”。成功举办了首届广东黄皮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2023年郁南无核黄皮文化周活动,不断壮大无核黄皮产业,持续放大“土特产”优势。今年全县无核黄皮种植面积19.2万亩,产量10万吨,产值50.29亿元,“世界黄皮看中国,中国黄皮看郁南”的格局基本形成。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增长6.5%,全市排名第一。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2022年统筹2.1亿元发展“政银企村”共建模式,2022年底实现142个行政村集体年收入超10万元,占村集体总数的80%,同比增加113个、增长390%。2023年又统筹8090万元财政资金入股矿业资源项目,预计年底全县200个行政村(社区)集体收入全部实现15万元以上。同时选取100个自然村作为试点,与温氏集团和德康公司合作,以“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或“企业+自然人+能人”共建美丽牧场的模式发展自然村集体经济,已动工4个项目,预计2023年底建设覆盖至少50条自然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的项目,2024年底全部试点自然村集体收入实现10万元以上。

  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彰显出郁南经济发展新动能“活”了,高质量发展基础“稳”了,县域经济发展步子更加坚定。

  在深化改革赋能方面,郁南将综合行政执法、检查、强制权等901项职权下放给15个乡镇行使,并同步将相关人员和编制划拨给乡镇,确保人事权统一。郁南县被确定为省级及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与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同步推进。目前,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

  发力“百千万工程”,破解城乡融合之困,必须从土地入手。郁南加大对“百千万工程”的土地供给、资金保障力度,完成收储(征收)1829.79亩,远超市下达1500亩的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存量闲置土地处置926亩、179亩,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要素基础。

  战法3

  干部夜访,解决“急难愁盼”

  仅用100天时间完成循环热力发电项目的“三公示”;59天时间完成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郁南段征租地工作;不到180天时间以25.2亿元成功挂牌出让桂圩镇元珠矿区,助推县域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前列……

  今年以来,郁南县坚持开展基层治理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创新推行“干部夜访”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访民情、解难题、转作风、促发展,赋能重大项目“提速稳跑”。

  郁南以“干部夜访”活动为牵引,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转换角色、走向基层、走进群众,架起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结合农村群众早出晚归的特点,郁南推行普遍夜访、集中接访、专门约访、定期回访“四访”为民工作法,做到入户走访全覆盖、无遗漏。如对人口基数大的村(社区),以网格、村(居)民小组为单位,进行不超20人规模的户代表集中接访;对长期外出务工的群众专门约定上访时间;对已夜访的群众定期上门回访,跟踪核实民情处理情况。截至目前,累计夜访群众12361户。

  同时,利用村民晚上闲暇时间,组建由镇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组成的夜访队伍238支,每周至少入户走访两次,并精细记录“夜访笔记”,逐户发放干部联系卡,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深入摸清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当前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诉求和意见建议。目前已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87条,问题诉求618条,落实解决545条。

  郁南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关键小事,助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稳跑。

  聚焦民生需求建立问题清单,郁南通过干部夜访摸清找准群众共性需求、问题;聚焦工作推动建立任务清单,对无法立即解决的问题明确责任部门、工作措施及完成时限;聚焦落实成效建立效果清单,落实专人全程跟踪办理进度、效果以及群众评价,确保民生实事单单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同时郁南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专门建立夜访台账,及时报至县委党建办实施动态更新管理,能当即解决的转办责任部门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的,明确牵头协调和处理解决的责任部门,限时办结、跟踪问效,形成社情民意的“收集—处理—反馈”工作闭环,让群众呼声快回应、有着落。

  郁南还投入县级奖补资金1000万元,加快20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精准对接群众个性化多元化需求,通过推行“信心、放心、交心、知心、初心”的“五心”服务机制,组织夜访干部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就业创业、卫生保健、法律咨询等“点餐式”组团帮办快办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服务就在家门,干部就在身边”。

  战法4

  补齐短板,垒实“民生工程”

  在郁南县建城镇地心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长者饭堂),临近中午,老人们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其乐融融的气氛在饭堂中洋溢开来。

  “饭堂的环境干净、整齐,菜式丰富,很受欢迎。”老人们表示,长者饭堂不仅能解决就餐难题,更是能让他们走出家门、走进社会、交流交心的社区平台。近年来,郁南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累计建成37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镇级全覆盖。

  一个小饭碗装着大民生,而一所学校则能解决学生的教育大事。

  近年来,郁南的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学位、提质量,持续推进东坝镇中心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学位建设;重点推进公办中小学学位建设,连滩镇菩山小学教学楼工程、大方镇中心学校初中部教学楼工程等已建成准备验收;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今年新增加床位536个。

  改善民生,不止在“一老一小”。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郁南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补齐短板。

  加快交通设施补短板。推进省道S266线、S294线、S279线等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县域交通网络,实现普通公路与高速公路快速互联互通。大力开展冷链物流配送补短板工程,建设了总投资5000万元的广东供销天业(郁南)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为郁南县农副产品低温仓储及高质高效销售储备提供物流保障。开展农村公路单改双、路网联结工程及危旧桥改造建设,促进城乡互联互通。

  深入开展国家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县建设,医共体建设被省判定为达到紧密型标准,县域住院率从2017年的76.8%提升到2023年的87.9%,从全省57个山区县中的第32名提升到第14名,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

  如今,随着一个个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的铺开,以及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物流配送设施、老旧小区等项目的改造升级,郁南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一幅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图景正在郁南徐徐展开。

  战法5

  逐“绿”前行,擦亮发展底色

  冬至已至,漫步在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映入眼帘的仍是一派郁郁葱葱、万木峥嵘的景象。游客们沿着河岸观赏,一边呼吸着花草树木散发出的淡淡清香,一边感受这里宁静、宜人的景色。

  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806公顷,拥有17.4公顷人工生态湿地,维管植物204种,野生动物136种,在今年4月获评“广东最受群众欢迎的十佳国家级森林公园”。

  如今,郁南的不少角落已悄然将“绿美”绣入发展蓝图。郁南“绿色担当”的背后,擘画着怎样更加深远的“绿色考量”?

  在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大场景中,省委“1310”具体部署中提到,绿色发展更是未来经济的方向、人民群众的期盼,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此而言,夯实绿色发展的底色,才有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正是着眼于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一场生产力的绿色布局正在郁南铺开,推动绿色发展向更高形态演进。

  郁南县森林资源优势明显,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广东林业生态县”。全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213.06万亩,森林蓄积量744.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2.92%,历年来均为全市最高。

  近年来,郁南深入推进“六大行动”,全面推进县镇村绿化。完成林分优化24500亩,新造林抚育12789亩、森林抚育18000亩,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持续推进“五边”“四旁”植绿活动,完成4个森林乡村建设以及1个绿美红色乡村建设。建设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步道10公里,完善提升高速公路森林景观林带9公里,提升森林通道品质,促进绿色生态全民共享。开展义务植树活动48场,种植黄花风铃木等绿化树种1.4万余株。深入开展裸露地摸底,制定完善了2024年县镇村绿化计划,加快明年绿化工作的谋划和准备。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郁南以典型镇村培育为突破点,全面实施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三大革命”。今年新增县城、镇级污水管网15.88公里、14.04公里,加快推进都城镇供水管网二期工程建设,已完成管网建设合计10037米。用好“门前三包”、环境整治积分制、党群“1·15”人居环境整治等长效机制,打造干净有序整洁的人居环境。

  据了解,宝珠镇、通门镇、建城镇、都城镇、桂圩镇、平台镇分别在全市美丽镇村专项竞赛中获优秀奖。全县所有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检查验收成绩“优秀”,在粤西片区35个县中排名第12位。郁南扎实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加强新建农房风貌管控,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郁南在绿水青山间抉择发展,精心守护好一方山水,持续擦亮“绿色”发展底色。郁南,“值”此青绿。(文 王谢思齐 叶锦生 谢松均) 

编辑:李克军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