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到,面向2049,广州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样板,进一步建成环境健康稳固、山城田海共融、公园全域共享、低碳先锋引领的韧性之城, 打造全域旅游城市与全域景观风貌城市。广州市南沙区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座智慧高效、绿色低碳、活力宜居、文化繁荣的“未来之城”映入眼帘。
水清河晏功在当代。南沙水网密集、有山有水,着力做好“水”文章,打造岭南水乡之都。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用水、排水量急速上升,在安全性的基础上,对水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一些旧水闸旧泵站建筑物结构形式、质量等方面都处于较落后的水平,经历了数次大台风的冲击,钢混结构年久失修,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也影响了区域环境面貌。
重建后的鸡二涌西闸 供图
南沙建设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组织建设的龙穴岛水闸重建、除险加固工程10座水闸防洪排涝,确保龙穴岛片区水安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该建设可利用潮位升降调节内河涌水位,为河涌及时更换水体,改善河涌水体环境,既满足了龙穴岛堤围内农业发展需要,又美化了河涌滨水景观。
绿植成片,鲜花展颜,2月的南沙,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南沙建设中心组织建设的8个口袋公园在春意的吹拂下更显生机,其中部分配套有健身步道、文体设施、绿化亮化等休闲惠民设施,满足了居民日常休闲、散步、健身等配套的绿色公共活动空间。
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周边地块 供图 南沙建设中心
以文化城,南沙在不断探索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中出新出彩,口袋公园与南沙文化等元素有机结合,不仅加强了绿地、道路对雨水的吸纳缓释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更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形象。南沙建设中心将持续推进对生态的建设和保护,让绿色“小口袋”装满民生“大幸福”。
雨水节气已至,细雨润物,春意萌动。南沙近海,三江汇聚,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因此,防水防洪,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地“呼吸吐纳”,以“弹性”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南沙建设中心组织建设的凤凰湖水系连通生态整治工程(3#、4#湖) 供图 南沙建设中心
南沙区建设中心设计以修复并保护滨水海岸为基础,提升水安全保障为出发点,正在推进对大角山滨海公园进行堤防主体工程和景观工程的提升改造,“以宽度换高度”打造20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超级生态提,通过分级消浪,尽量降低堤顶高程,营造水生物活动区,给游客带来更安全、更具品质的休闲观光体验,激发南沙滨水空间活力,体现滨海公园自然之韵。接下来南沙建设中心还将继续响应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为市民提供更多“人水和谐、水城共融”的亲水空间,绘就“岸清景秀”“绿美南沙”美丽画卷。
应用智慧赋能建设。智慧,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未来。打造韧性城市必须抢抓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机遇,使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赋能城市建设。 南沙区建设中心智慧建造平台如今已对万龙大桥、凤凰大道快速化、万环西路快速化改造等10个项目进行试点,运用数字化理念和思维,聚焦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全过程、智能化监管,为韧性城市的建设保驾护航。韧性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只有“硬条件”以及“软实力”双管齐下,才能让南沙成为智慧的韧性之城。
南沙建设中心数智建造监管平台 供图 南沙建设中心
新的一年里,南沙建设中心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持续推进南沙区域内的建设、更新、改造优化等工作,响应号召以高质量建设发展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将打造未来之城的蓝图转化成实际发展成果,实现发展更智能,生态更绿色,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添砖加瓦。(文 李藤 谢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