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声声催奋进,奋楫笃行促发展。在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道,一条围绕“土地”资源的生产关系改造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破题之道。据悉,该街道开发建设的南漖现代产业园,是全市首个村级留用地按工业用地4.0标准建设的项目,切实扭转了村级留用地产业模式低端粗放的旧貌,为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重要阵地。
东沙南漖现代都市产业园周边 供图 东沙街道办
坚持党建引领
统一村级留用地开发思想共识
据介绍,东沙街道南漖村33亩留用地长时间被废品回收作坊等低质低效产业占据,产业低端、租金低廉、污染环境,与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严重不符。
近年来,东沙街道党工委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谋划村集体经济产业升级,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级联动”村级留用地合作开发模式,创新性地以现代都市工业标准开发建设南漖村33亩留用地项目。
“此前,村民对政治参与度不高,思想观念保守,注重眼前和个人利益,缺少可持续发展观念,不符合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要求。”东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统一村集体的高质量发展思想,东沙街道党工委积极组织对联社班子成员、后备干部和村民培训学习活动。据统计,2023年依托街道各级党校组织学习培训18次,完成“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全覆盖。党政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带队下基层,以讲党课、专题调研、政策宣讲等方式与经济联社班子、后备干部和村民面对面交流,在思想上引领南漖干部和村民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推进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工作。
过程中,东沙街道党工委夯实组织力量,保障村级留用地开发思想共识“薪火相传”。推动东沙全域经济联社“两委”班子全部实现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同时,多渠道发掘、全方位培养城中村党员、后备干部,切实扩大经济联社选才用才“蓄水池”,加强村“两委”班子人才储备力量选育,推进村领导班子“干部年轻化、思想年轻化、知识年轻化”建设,为促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南漖村33亩留用地的蝶变之路由此按下了“启动键”。目前,原来的低端产业已转移,低矮建筑也已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热火朝天的创业景象。
开创全市首个
东沙对标“工业4.0”向空间借地
把脉当下,方能行稳致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东沙街道吹响了新的冲锋号,对标“工业4.0”向空间借地,实施“工业上楼”高质量发展厂房建设。
东沙街道党工委锚定现代都市工业要求,积极协调区规划、科工信等职能部门,将南漖村33亩留用地纳入东沙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以“工业4.0”标准实施“工业上楼”高质量厂房建设。指导南漖联社公开招标合作开发企业,积极协调解决社企经济分配矛盾,高效率启动留用地开发。积极对接各行业主管部门,加速推进南漖留用地建设在规划调整、方案编制、交易流程等工作方面进度,不断压缩后续审批时限,推动项目开发全面提速。
据东沙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漖现代产业园是全市首个村级留用地按工业用地4.0标准建设项目,楼层荷载、净高均达到“工业上楼”厂房领先标准,该项目将推动解决发展现代都市工业土地、建筑资源瓶颈问题,能够有效弥补现代都市工业高质量厂房缺乏的问题,为东沙街道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新载体,为荔湾区的新质生产力提供新空间。
今年荔湾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报告也明确指出“荔湾区将以南漖现代产业园为试点,打造村级工业园新样板、新标杆”。
当前,东沙街道正着力打造村级留用地建设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提升全域营商环境。指导经济联社制定《负面企业准入清单》,取缔一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制定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若干规定,加强“三资”交易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强化监督力度和监督质效;制定《东沙街道关于南漖果园工业区范围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以村级工业园环境整治提升为切入点,全面整顿东沙高污染产业。
跑出东沙速度
培育新质生产力“星火燎原”之势
此次南漖现代产业园的开发切实实现了地区、村集体、企业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为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重要阵地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有效案例,展现了高质量发展的“东沙速度”。
据介绍,该项目于2023年9月28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开工仅73天即完成地下室建设,并计划今年7月封顶。届时,将建成两栋13层总面积8.5万㎡的“工业4.0”高标准工业载体,让街道实现城市界面和产业形态的迭代升级。预计,2025年将开园招商,引进优质企业,保障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实现街域经济和村级产业双促进、双提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南漖现代产业园项目的示范带动下,东沙街辖内各经济联社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村级留用地开发氛围。
“包括上述的南漖现代产业园在内,东沙街道在未来三年内将完成5块村级留用地开发,其中东塱美满南留用地已完成招商,沙洛环翠南路口和羊创南2块留用地和南漖白家围留用地已完成规划调整,这4块留用地也将于近期陆续开发。”东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可新增约14万㎡的高标准、现代化产业载体,为荔湾区促进现代都市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范式样本。
东沙街道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星火燎原”之势,持续激发辖区内村级留用地“追光效应”,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红色引擎”,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东沙模式”,服务推动经济增长行稳致远、产业集群提质增效。(文 车园元 李藤 黄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