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浸润鹏城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二季)深圳站活动落幕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11-19 08:30:31

  11月16日,由央广网主办、中共深圳市龙华区委宣传部承办的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二季)深圳站总决选在龙华区举行,55名朗读者相聚共诵经典。当晚,活动颁奖典礼暨大型诗词文化展演也圆满完成。

诵读浸润鹏城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二季)深圳站活动落幕

活动现场 供图 龙华区委宣传部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达,龙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立敏,央广网深圳站副总编辑郑若琪等领导和嘉宾,与现场的文艺界人士、朗诵爱好者、市民、游客参加了活动。

  决选现场激情四溢

  《将进酒》《岳阳楼记》《再别康桥》《相信未来》……深圳站总决选中,选手们各展所长,用深情的诵读诠释了中华经典诗文的深邃内涵与时代价值。他们或慷慨激昂,或低吟浅唱,为经典作品赋予了新的生命活力。台下,观众们沉浸在每一句的节奏中,细细品味诗文的深远意境,倾听文化的召唤与历史的回音。五位专家评委对选手的演绎现场打分,活动还进行了线上全程直播。

诵读浸润鹏城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二季)深圳站活动落幕

活动现场 供图 龙华区委宣传部

  诗韵浸润鹏城

  夜幕降临,福苑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的《诗经・周颂・丰年》表演拉开诗词文化展演序幕。在《岭南四时:水映画境》如梦如幻的灯光下,观众穿越时空,进入岭南艺术的大千世界。紧接着,展演分《唐风盛世》《宋韵流芳》《明清雅集》《时代新声》四大篇章,缓缓铺开中华诗词的瑰丽长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展演中,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望岳》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演者的朗诵各有风格,展现精湛的技巧,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力量。展演还制造了一场李白与苏轼的“月下偶遇”,两人在观澜的夜里展开了一场跨世纪的对话。在《声声慢·寻寻觅觅》《青玉案·元夕》等节目中,朗诵配以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把诗词中的情感意境和社会风貌细腻地呈现出来。

诵读浸润鹏城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二季)深圳站活动落幕

活动现场 供图 龙华区委宣传部

  在明清篇章,《石灰吟》中那句“要留清白在人间”,被众人以铿锵有力的语气诵读,彰显出文人的高洁风骨;《己亥杂诗》的“化作春泥更护花”,则以沉郁的声调勾起家国情怀的深思。这些诗句通过选手们的朗诵“声”入人心,引起共鸣。

  到了近现代篇章,深圳市知否读剧社演员们朗读《射雕英雄传·华山论剑》,把金庸先生笔下的英雄气概表现得酣畅淋漓。最后,全体选手一起朗诵了《在冬天的麦苗上,看到中国的春天》,他们以温厚而富有感情的声音,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憧憬。声声吟诵,声声不息,选手和观众在文化的长廊中徜徉。

  培育书香龙华

  郑若琪表示,文化育人,文化传道;文明立世,文化兴国。央广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于2023年5月策划推出中华经典诵读大会。作为行政区,深圳龙华是年轻的、崭新的,它的文化积淀又是厚重的、悠久的。怀着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文化的热爱,在观澜版画基地这个承载着深圳历史文化底蕴的宝地举办此次活动,我们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共同努力。

  黄立敏表示,从初赛到总决选,选手们用声音搭建起穿越时空的桥梁,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一座城市,因阅读而充盈,因诵读而鲜活。11月恰是深圳读书月,除了落地“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龙华还精心打造了名家领读、全民乐读、青年善读三大核心版块,以及“走进书房,遇见数字龙华”、“今夜为你读诗”、对话大家等400多场特色活动,为市民提供更多平台和舞台,着力打造高水平的“书香龙华”。

  当晚,活动组委会分别对社会组、大学组、中学组、小学组和萌新组的选手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了相关奖项。组委会还根据总决选的评分排名(不分组),选出前15名的朗读者,他们将有机会代表深圳参加全国总评选及总展演。

  据悉,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二季)深圳站自7月21日在观澜古墟启动以来,吸引了许多市民报名参与朗诵比赛和网络展示,402人进入赛事复选。11月2日至4日,线下复选在龙华区后浪新天地覔书店举行,55名选手获得优胜,进入了最后的总决选。

  与中华经典诵读大会深圳站相伴而行的,还有龙华区“今夜为你读诗”活动。龙华融媒移动广播“龙华之声”每月在观澜古墟举办一场诗文朗诵“开放麦”活动,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及朗诵爱好者、文学爱好者和本地居民参与,打造了文化建设和宣传惠民品牌。(文 林海月)

编辑:车园元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