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设施启动建设 广州全面构建“2+2+N”科创体系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3-26 13:45:04

  3月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建设在广州启动。该项目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牵头,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规划建设周期4.5年,总建筑面积超5万平方米。将以样品保活存储、空间多组学、先进成像等创新技术和装置研发为核心,集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绘制涵盖发育、疾病、衰老三大维度的动态细胞图谱,构建数字细胞AI大模型,催生生物医药研究新范式。

  据悉,这是继“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全面启动、“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实现万米深海突破、嫦娥六号月壤揭示月球演化奥秘后,广州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事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国家级大科学装置,该设施将绘制人类40万亿细胞的“数字家谱”,推动精准医疗与生物医药产业变革,标志着广州在国家战略科技布局中的枢纽地位持续提升。

  解码生命奥秘:从细胞图谱到千亿产业集群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人体由约40万亿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从一个受精卵开始,所历经增殖、分化直至衰老的全生命周期动态演化过程,就是“细胞谱系”。

  从“望闻问切”到“细胞家谱”

  细胞谱系设施集成样本保活存储、超微成像等前沿技术,可追溯单细胞从诞生到衰亡的演化路径,创建出涵盖发育、疾病、衰老三大维度的数字化细胞谱系,为疾病预测、药物筛选提供高精度导航。

  “这就像为生命编写一部详尽的‘细胞家谱’,让科学家乃至公众能够清晰追踪每个细胞的‘前世今生’。”广州健康院副院长、细胞谱系设施总指挥孙飞研究员表示。

  细胞谱系设施将建设绘制细胞谱系的自动化工程产线,包含样本预处理、样品存储、多尺度成像分析、多组学分析、数据处理和验证等工艺流程,标准化采集影像组、空间组、转录组、表观组、蛋白组、代谢组、超微结构组等多种模态数据,建成数字孪生索引的细胞谱系资源库。

  从动物模型到“数字患者”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细胞谱系设施将构建全球首个“数字生理人”大模型,通过回溯、模拟、预测疾病细胞谱系演化,不仅可以精准定位病变驱动关键靶点,还可以通过数字人体模拟患者细胞对药物的反应,预演不同治疗手段在数字患者体内的治疗效果,将新药研发从临床成功率不足10%提升至精准筛选的“量体裁衣”模式,有望突破药物研发的“死亡之谷”。

  从成果转化到千亿产业支撑

  作为细胞谱系设施首席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该设施有望“产出引领世界的原创成果,培养一群顶尖人才,孵化一批创新企业,成为护佑人民健康的‘国之盾牌’”。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创新的重要支点,该设施选址广州国际生物岛具有深意——与广州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形成“百米创新生态圈”,广州实验室也将参与联合建设,可实现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与产业应用的深度协同。该设施的落地正加速广州以生物岛为核心的“一核两极多园”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成型,联动全市6800多家相关企业,加快打造3000亿级产业集群。

  “广州担当”:深海深空与生命科学的协同突破  

  近期,广州多项科技成果被写入国家战略布局。

  深海“梦想”启航

  “梦想号”建成入列。2024年11月,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南沙正式入列,它成功实现11000米深海钻探,可满足大洋钻探取心和深海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不同作业需求,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启动建设。2月28日,“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项目正式在广州南沙启动建设,成为首个海陆结合的大科学装置,将为可燃冰开发、探索生命起源等人类认识深海、利用深海的活动提供科学支撑。冷泉装置的建成不仅会促进冷泉科技研发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将使广州在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的构建中占据重要地位,抢占全球深海战略制高点。

  深空探索起步

  嫦娥六号月壤分析:2024年11月,广州地化所的研究团队在月壤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同样存在着年轻的岩浆活动,为揭示月球二分性、完善全月演化框架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相关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科学》上,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从“采样返回”迈向“科学引领”新阶段。

  生命图谱领航

  2024年,“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简称“π-Hub”计划)培育项目结题验收,蛋白质组学研究是解读基因组学这部“天书”的“密钥”,而这把“密钥”如今正在广州锻造。在广州成立国际总部,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已与四大洲近20个国家(地区)的近50家机构达成合作。

  广州实验室成立三年多来,研发上市了7款药物疫苗,包括国际首款3CL拟肽类靶向新冠治疗药物来瑞特韦片、全球首个通过肿瘤体内注射给药的肿瘤化学致坏死药物;全球首个抗甲流PB2靶向药物提交上市申请;建立胸部疾病AI诊断工具,将早期肺癌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1%;开创胸外科“无管”微创手术新模式。同时,实验室还研发了首台国产商业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H-F120,全球首个通用大型生成式医学影像模型MINIM,为科学研究、医学诊断提供重要支撑。

  “2+2+N”科创体系:国家战略的湾区支点  

  近年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广州构建形成了“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布局,以2大国家级最高科研力量为引领,以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骨干,以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2家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省实验室、10多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为基础,涵盖各类平台50余家,不断凸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国之担当”。

  广州的战略科技布局,本质上是将国家需求、解决产业痛点与城市能级提升深度融合。细胞谱系设施与冷泉装置、蛋白质组计划等,不仅代表科学前沿的突破,更将催生万亿级生物医药、海洋经济产业集群。

  广州以“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核心,构建覆盖基础研究、产业转化、全球合作的创新生态。随着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加速壮大,未来广州将进一步强化平台协同、深化国际协作,让“科技王牌军”真正成为高质量发

  广州展望: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强市  

  广州市科技局谢明局长表示,广州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将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核心功能,用好用活广州雄厚的“科创资源”,建好建强面向未来的“科创产业”,走好从科技强、企业强、产业强到城市强的科技创新强市路径。

  在科技战略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广州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的服务保障,分层分类优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体系,争取推动一批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在产业升级方面,布局由前沿科技创新驱动的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等未来产业,挖掘一批未来产业项目,开发一批未来产业应用场景 ,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特色园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新星企业。(文 祝晓)

编辑:朱桦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