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广东率先构建全链条AI教育生态体系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4-10 17:15:14

  2025年4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在“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重磅发布广东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2素养1纲要”方案(以下简称“2+1”方案)。“两大素养框架”是指《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1”个课程纲要是指《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据悉,“2+1”方案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师资建设、培养目标等方面,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出具体要求,为各地、各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基于国家平台整合人工智能进行教学创新,开展师生人工智能素养评价提供参考。

  本次发布的《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和《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首创师生差异化培养标准。教师能力建设构建“意识理念、知识技能、实践应用、专业发展、社会责任”五维核心能力体系,重点培育教学场景的AI融合创新能力;学生素养发展确立“人机共生观、技术实现力、智能思维力、伦理责任感”四维育人框架,着力培养兼具数字公民意识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新生代。配套的“基础必修+拓展选修+项目创新”三级进阶式课程体系,通过小学启蒙认知、初中实践探究、高中创新应用的螺旋式进阶路径,实现学段有机衔接。

  在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一环。据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建华介绍,省教育厅已通过统筹专项资金、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加强教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举措,助力教师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未来,还将开展智能教育领航名校长名教师示范培训、人工智能教师全员培训,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穆肃教授指出,新课程体系具备三个显著特征:一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智能伦理内核,构建人机共生理念与社会责任意识;二是形成知识图谱完整的递进式课程架构,覆盖从基础认知到创新实践的全链条培养;三是采用“标准引领+弹性实施”的推进机制,在课时安排与资源开发上实现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

  针对区域发展差异,广东省创新实施“双轨并进”战略。教育厅林如鹏厅长强调,将通过“普惠资源开发、师资梯队建设、适配性设备配置、场景化教学融合、专项经费保障”五大工程,确保全省21个地市同步发展。特别是启动“百校联建”城乡协同计划,依托县域AI教育中心构建“1+N”辐射网络,打造“基础课堂+社团实践”双场景融合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智能教育动能。(文 云舒)

编辑:朱桦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