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展现“粤非合作潜力” 广东在非投资7.79亿美元
2023-07-03 15:07:00 来源:南方日报编辑:李克军 责编:张琳瑞

  原标题: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闭幕 “粤非合作潜力巨大”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703111249

6月29日—7月2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行,参展商数量较上届增长近70%。南方日报记者 张令 摄

  7月2日,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闭幕。本届博览会签约项目120个、金额103亿美元,发布99个对接合作项目、金额87亿美元。

  本届博览会期间,海关总署首次发布“中国—非洲贸易指数”。数据显示,2000年至今中非贸易呈现快速向好发展趋势,中国连续14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今年前5个月,中非贸易延续良好势头,进出口值8223.2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粤非贸易增长迅速,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前5个月广东对非洲进出口1237.7亿元,同比增长24.8%。

  “广东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粤非合作还有巨大潜力。”埃塞俄比亚总理特别顾问、英国国家学术院士阿尔卡贝·奥克贝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技术、非洲制造、全球市场”

  “比亚迪在非洲很有影响力,我们欢迎更多新能源电动汽车企业投资赞比亚”“刚果(金)锂矿资源很丰富,我们希望能和中国企业共同开发电池产业”……博览会期间举办的非洲国家专场推介会上,来自刚果(金)、赞比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尼日利亚等多国代表热情呼吁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活动吸引了不少广东企业参与。

  “非洲市场潜力巨大,我相信,在未来十年,越来越多的产业会实现‘中国技术、非洲制造、全球市场’。”有多年在非投资经验的老牌粤企华坚集团在会场颇受关注,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华荣热情地分享经验:“近年来,我们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埃塞俄比亚创建占地137.8公顷的华坚国际(埃塞)轻工业城,目前已吸纳40余家中外企业入驻园区,其中23家来自广东。”

  投资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今年5月,广东在非洲设立非金融类企业、机构380家,实际投资7.79亿美元。

  在投资方面,广东企业起步早、增长快、发展稳,积累了宝贵的“广东经验”。

  结合非洲国家产业发展需要,广东以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区为重要载体,推动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地发展。“在非投资建设运营的各类园区,有效稳定了产业链供应链运转,为园区所在国疫后经济恢复、提升工业化水平和出口创汇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非洲大陆自贸区秘书处秘书长瓦姆凯莱·凯贝斯韦·梅内在同期举办的非洲产业园区推介对接会上表示。

  “通过经贸合作区,企业可以抱团取暖,形成合力,这为我们中国企业、广东企业在非洲当地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首席执行官邓愚说。

  中非贸易额有望再创新高

  对非贸易是广东企业的传统强项,近年来,随着粤非贸易进一步发展,贸易的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广州海关通过压缩口岸通关时间、优化口岸监管流程、提高口岸信息化水平等举措保障进出口通关顺畅。

  专注中非物流服务领域近20年的广州越华物流有限公司是中非贸易的受益方。“近年来,公司业务随着中非贸易的发展不断增长,常年保持2000个标准集装箱/年的运输量。”公司总经理袁溪蔓提到,“尤其这几年,清关效率显著提升,极大地节约了我们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近年来,广东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贸易政策到配套服务再到港口建设,为大湾区企业‘走出去’营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说。

  他表示,广东对非洲主要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今年前5个月广东对非洲出口机电产品607.1亿元,增长34.5%,占同期广东对非洲出口的61.1%。“这也是广东企业科技水平、制造能力的体现。”

  “我认为中非贸易到2035年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特别是广东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在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领域的优势,挖掘非洲市场,到非洲投资。”阿尔卡贝·奥克贝说。(南方日报记者 唐亚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