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届中国红树林湿地教育CEPA国际研讨会暨2023中国自然教育大会湿地教育CEPA分论坛在深圳举办 中国湿地教育CEPA国际研讨会落户福田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
小学生体验湿地教育课。
为进一步扩大我国作为国际湿地公约缔约国和COP14大会主席国的影响力,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突出中国在国际湿地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7月6日,首届中国红树林湿地教育CEPA国际研讨会暨2023中国自然教育大会湿地教育CEPA分论坛在福田深业上城城市云客厅开幕。本次活动由国家林草局湿地司、中国林学会、广东省林业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福田区人民政府主办,区水务局、区教育局、区红树林事务中心、红树林基金会(MCF)承办。活动聚焦湿地教育发展,邀请国内外湿地保护地及专业机构的专家学者、实践人员共同探讨湿地保护与公众宣传的发展路径,分享福田实践、讲述中国故事。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是福田区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树林资源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红树林保护工作的又一生动实践。“促进湿地生态空间与城市生产、生活空间有机融合,创造更广、更深的湿地保护教育环境。”福田区区长周江涛在致辞中表示,福田将以举办此次国际研讨会为契机,与中国林学会开展深度合作,全方位提升湿地保护治理水平,把红树林这张“福田名片”擦得更亮。
中国湿地教育CEPA国际研讨会落户福田
为更好推动福田湿地教育发展和提升专业性,福田区与中国林学会在会上共同签订《关于中国自然教育大会湿地教育CEPA国际论坛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湿地教育和宣传、打造中国湿地教育样板点、开展各类湿地教育的培训、交流等活动方面展开合作。如合作开展湿地教育和宣传,共同推动打造中国湿地教育样板点,打造中国湿地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各类针对湿地教育的专项考察、培训、交流等活动,促进国内外湿地保护地在湿地教育CEPA的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湿地教育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面向公众的各项工作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林学会将把中国湿地教育CEPA国际研讨会作为中国自然教育大会的固定分论坛,每年在福田区举办,并将论坛打造成为中国湿地教育进行专业交流与合作的品牌。
这一高层次论坛缘何永久落户福田?近年来,福田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树林资源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设置福田区红树林事务中心,全力推进红树林保护工作,同时,依托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湿地保育和湿地教育工作基础,与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并广泛开展相关科研和教育、培训等合作,助力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的建立和运作。
发布福田区红树林湿地教育发展计划,打造国际红树林湿地教育中心
红树林湿地教育国际研讨会落地福田,标志着福田的湿地教育走入新阶段。活动现场,福田区红树林湿地教育发展计划正式发布,首批16位“红树林湿地教育推广大使”和8个“红树林湿地教育共建单位”诞生。“推广大使”由13位福田区教育界代表及三位来自企业、媒体和文艺界的优秀代表担任;“共建单位”则由以万科公益基金会等为代表的8个社会组织代表担任。
多年来,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福田湿地教育取得了良好成绩。作为中国最早在自然保护区和公园内设立湿地教育中心的地区之一,福田区将湿地教育作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重要使命,先后获得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福田区水情教育基地等奖项,并在2022年湿地公约大会期间荣获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作为深圳首个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长期面向公众开展系统湿地教育,其中,红树林科普教育课程是深圳首个让中小学生走进红树林湿地的系统性学校课程。
根据《福田区红树林湿地教育建设计划》,福田区将继续立足大湾区发展,配合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的历史契机,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作用,开展丰富的国际和国内交流合作活动。
“潮起潮落,造就生机勃勃的湿地,风起云生,孕育连绵不绝的滩涂。”会上,红树林湿地教育推广大使代表发出倡议,邀请更多专家、老师、学生、志愿者加入到红树林湿地教育的宣传行列,一起拥抱湿地之美,守护人与候鸟的生命之约。
分享福田经验、讲述福田故事、擦亮福田名片
湿地教育是湿地保护事业的重要内容。在主旨发言环节,相关主管部门代表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围绕我国湿地教育的新方向、如何打造全民参与的红树文化、湿地教育中心和学校教育如何发挥关键作用、湿地公约CEPA工作新的发展重点等内容,展开了分享。
为提供更多优秀学习样本,促进国内外湿地案例的交流互动,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来自英国、新加坡、香港、福田等共6个湿地代表进行“城市中的湿地教育中心——国际优秀湿地教育中心案例分享”。代表们结合各地实际探讨城市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巨大改变以及湿地保护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分享各自在城市压力下如何努力将湿地打造为城市生态多样性绿洲,让更多人了解湿地保护的意义。
以红树林湿地为代表的湿地教育与学校的合作有哪些形式?如何提升公众对于勺嘴鹬及相关濒危水鸟的关注?怎样运用公民科学为湿地监测、保护工作提供帮助?如何调动更多的社会公益力量参与湿地保护和宣传?当日下午举行的分论坛环节中,与会专家围绕湿地教育与学校教育、勺嘴鹬保护的公众传播能力、湿地保护的公民科学、湿地保护的社会参与的四个模块,开展了平行分论坛的互动探讨。(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依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