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2号机组完成内穹顶封顶 投产后单台能满足百万人年度用电需求
8月22日,粤港澳大湾区首座“华龙一号”三代核电项目——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2号机组核岛内穹顶混凝土土建施工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安装阶段的施工工作全面展开,距离“十四五”期间建成投产发电再进一步。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其使用的大容积双层安全壳是核电站的第三道安全屏障,实现安全能级显著提升。内穹顶作为内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物项繁多,钢筋布置密集,且与内部结构、钢衬里、环吊、预应力施工紧密相关,施工逻辑紧密复杂。因此,内穹顶浇筑不仅是核岛混凝土施工的重要一关,也是核岛土建施工中重要的里程碑节点。本次浇筑完成的内穹顶半径约30余米、壁厚1000毫米、高近10米,共需要1700多立方米的混凝土,分为七层进行浇筑。
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一期工程“华龙一号”建设现场。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通讯员 朱丹 摄
中广核惠州核电有限公司联手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建电力等参建单位,组成联合党员攻坚队,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包括自密式混凝土专利技术、BIM数字建造技术等,显著提升建设效率。太平岭核电结合“华龙一号”工程施工特性,总结出适合“华龙一号”核岛施工的数字建造之路,通过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形成核岛钢衬里、不锈钢衬里智能建造体系。
此外,项目在焊接工艺环节持续创新。研发核电焊接管理系统,实现了核电焊接管理过程透明化、流程化,大幅度减少施工时间,工作效率可达传统工艺的1.5倍;使用钢结构车间预埋件自动焊接机器人保证了焊接质量;采用的MAG自动焊焊接具备参数稳定、易操作,焊缝美观,直线度强等特点;不锈钢激光自动切割技术,提高下料精度,利于组对、焊接;轨道式自动焊技术成型质量好,焊接效率高,是人工焊接的近3倍。
作为我国首个生态核电示范工程,太平岭核电分三期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目前,太平岭核电一期工程稳步推进,2台机组预计将于2025年陆续投产发电,单台机组每年将为大湾区提供清洁电力近100亿度,能够满足1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年度用电需求。(南方日报记者 刘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