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广州市和天河区被颁授2022年度“一星平安鼎”和“二星平安鼎”,广州市在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据悉,按照相关规定,在省委平安广东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的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中,对平安建设考评连续3年获评优秀等次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颁授“平安鼎”,此后每连续3个年度获评优秀等次的,在此基础上增加一颗星颁授“平安鼎”以表彰先进、激励先进。
广州市获颁授“一星平安鼎” 供图 广州市政法委
近年来,广州市认真落实平安建设工作部署要求,以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目标,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坚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工作,全市案件警情、刑事立案数实现连续5年同比下降,群众安全感10年一直保持在高位,连续6年获评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优秀,并三次折桂。
荣誉所至,踔厉奋发,全市平安建设者、守护者对新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州信心满怀、步伐铿锵。会后,广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孙太平第一时间分享了参加会议的感受,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上来,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州充分体现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中。
会议的召开,在全市平安建设战线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州的正确方向。天河区委书记陈加猛表示,“沉甸甸的荣誉意味沉甸甸的责任。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再接再厉、加压奋进,把握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区情特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河,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广州公安紧扣突出违法犯罪,扎实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有力提高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市公安局副局长杨炳升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深化治安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治理,为高质量的平安广州贡献公安力量。“市司法系统将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影响群众安全感、幸福感的突出问题,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大调解’格局形成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的广州实践。”市司法局副局长谭祥平表示。
值此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全市相关职能部门正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平安有序的假期。“交通部门将强化应急处突和值班值守工作,在做好高快速路保通保畅工作同时,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沈颖表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瑜梅表示,节日期间,将聚焦旅游景区、文旅活动、公共文化场所等安全,紧盯关键环节,做足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坚决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等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监管各项工作。”市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委员会专职副书记古丽英表示。
“平安”二字,简单又质朴,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殷殷期盼,也蕴含着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的方方面面。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局长沈小革表示,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描绘奋进蓝图,要对标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专职网格员队伍“十统一”建设,深化网格化信息系统应用,发挥好网格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的优势,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我们要继续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制度优势,积极培育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和参与平安建设,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为广州筑牢稳定根基。”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谢志斌表示。白云区委政法委书记陈玉云表示,作为广州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将立足“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工作目标,持续优化“区—部门—镇街—村居”四级协调联动和N个调解组织共同参与的“4+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创造更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黄埔区委政法委书记陈鸿钦表示,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标准完成综治中心提档升级任务,不断提升综治中心实战效能,持续夯实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城市英雄奉献大爱,我们的城市不会忘记。广州将始终积极倡导、营造见义勇为的社会氛围。让每个人都乐意为平安广州贡献一份力量。”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蔡巍表示。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余向阳表示,平安广州建设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构建“一盘棋”格局,凝聚全市资源力量,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胜势,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广州政法铁军队伍,以高水平平安护航高质量发展。(文 农秋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