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广东省广州市梯面镇:“梯面客家嫂”推动乡村文明树新风
2023-11-18 17:20:01 来源:中国文明网编辑:李克军 责编:赵滢溪

  “阿嫂,最近家里有什么需要吗?”下午5点过后,“梯面客家嫂”吴展红整理好手头工作,便前往农村入户探访——这是“梯面客家嫂”常态化开展的“乡约5点”入户访民情活动。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92%以上的居民都是客家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在这里,一支由173名女队员组成的“娘子军”远近闻名,人们亲切地称她们为“梯面客家嫂”。她们用客家女性的贴心细腻和对家乡的深沉热爱,勇当产业发展“带头人”、善当基层治理“解铃人”、乐当服务群众“贴心人”,成为乡亲们口中的“好阿嫂”“好阿娘”。梯面镇以辖区巾帼模范和客家女性为主体,充分发挥客家文化独特的凝聚作用,着力化解家庭矛盾,有效制止人情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农村长治久安,有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和文明乡风建设。

  勇当“带头人” 提振农村精神面貌

广东省广州市梯面镇:“梯面客家嫂”推动乡村文明树新风_fororder_20231110d64f5140a73e4cee88f24ca884f0a89e_202311088a32b189e6ac4e318d18b4df4fccf0f1

“客家嫂”开展党日活动期间入户看望困难户。

  春天是金黄的油菜花海,夏日有亭亭的清水莲荷,秋季是无边的稻穗良田,冬时有浪漫的格桑花开……凭借“四季花田”的生态名片,梯面镇红山村游人如织。20多年前,这座小山村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模样。因为长期无序的采泥、采石,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河床淤塞,村里的山成了“秃头光”,水成了“酱油汤”。1997年,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来袭,全村200多间泥土屋倒塌。“梯面客家嫂”吴展红从小在梯面镇长大,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在驻梯面镇红山村工作10余年间,她时刻思考着如何改变家乡、改善村民生活。

    水灾后,梯面镇不仅关闭了泥石场,还引导村民复垦复绿、封山治水,实施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很快,昔日矿坑再次绿色葱茏。经过重建,村容村貌是改善了,但失去了采泥、采石的产业支撑,父老乡亲的钱袋子也瘪了下来。时任红山村驻村组长吴展红表示,“结合考察学习,我们认为红山村最大特点就是环境好。于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休闲旅游村建设。”作为村里兴业富民的带头人,吴展红通过化解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村民矛盾,解决迁坟、租用自留山、耕地等问题,使全部工程顺利完工。她还积极利用政策支持,借力休闲产业发展和油菜花节、荷花节、乡村文化节、丰收节的举办,大力发展红山村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村民致富,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吴展红说。

    红山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以来,始终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利用发展旅游业的契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夯实了乡风文明物质基础,并通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在看到红山村的女人“能顶半边天”之后,整个梯面镇的妇女参加工作事务的热情也越发高涨,队伍不断扩大,参与的事务也越来越多。不管是乡村振兴、扶贫济困,还是基层治理等各条战线,都能见到“客家嫂”闻令而动、冲锋在前的美丽身影。梯面镇党委决定把党组织建立在这支队伍当中,强化党建引领,打造基层党建品牌。2021年9月10日,“梯面客家嫂”党支部正式成立,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客家嫂”被组织起来,汇聚成一道披着“红马甲”的风景线,迅速在村民群众中激起了涟漪,得到了支持和拥护。

    善当“解铃人” 做实矛盾源头治理

    下午5点,不管多忙,梯面镇各村客家嫂先锋岗队员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利用自身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随机入户来一场“乡约”。这是“梯面客家嫂”党支部针对镇内群众一般下午5点以后在家的生活习惯,创新开展的“乡约5点”常态化入户访民情活动,每周不少于3次,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一次,我在入户走访中发现一宗家事纠纷,一对妯娌因为建房的事情产生隔阂,两家还大打出手。”客家嫂志愿服务队队长洪丽英对这次经历印象深刻。在她看来,基层工作就是要在一线解决问题,只有扑下身子,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听民声、知民意,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经过洪丽英的评事理、讲情理,双方达成调解,从“矛盾不可调和”转变为“握手言和”,一起农村建房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哪位老人得了病要吃什么药,哪户住房存在什么灾害风险,哪巷邻里有什么纠纷口角……如此种种,在“梯面客家嫂”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在近一年时间里,“乡约5点”通过常态化入户访民情活动,收集村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并给予处理,不断营造和谐友善的文明乡风。

    乐当“贴心人” 传唱山歌培育新风

    “梯面客家嫂”熟知这里的山林水瀑,也了解各家各户的乡亲情况,对内可以操着一口流利的客家话,走山串村宣传方针政策,入户进屋慰问独居老人,对外能拿起话筒唱响动听的客家山歌,用粤语和普通话向游客介绍田间乡野的趣闻轶事。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她们勾勒出村民之间的同心圆,也架起了内外沟通的连心桥。

广东省广州市梯面镇:“梯面客家嫂”推动乡村文明树新风_fororder_1905f713ac86482db4a2b5354c31b48e

客家嫂山歌队在大榕树下唱山歌。

   “同在祖国大花园,提倡自由来恋爱,有情自然行得前,妹贪人才唔贪钱,山歌牵线结姻缘……”今年3月,首届“清风唱响新征程”好家风山歌比赛在梯面镇埔岭村举办。“梯面客家嫂”身穿盛装相聚山歌墟,用客家方言表演歌舞、快板,吸引了数百名村民和游客前来观看。她们编创演绎的《文明婚恋歌》《孝老爱亲歌》《颂扬新风歌》等好家风客家山歌,引导乡亲们用好家风教育子女、影响家人。

    为将移风易俗和客家文化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梯面客家嫂”创造利用客家方言、客家山歌、客家传统等,把印刻在村民心中的文化记忆与乡情符号勾勒出来。红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了近100平方米的宣传橱窗,组织一系列客家文化特色活动。梯面社区客家嫂先锋岗结合辖区特点,注重在社区建设中纳入客家文化内涵和元素,使社区成为弘扬客家文化和凝聚客家风情的重要窗口平台,让居民更有归属感。西坑村客家嫂先锋岗利用道德讲堂,大力宣传新时代文明家风,将禁毒等内容写入了村规民约,强化新时代家风对村民的约束引导。

    “客家嫂家风文明队”“客家嫂志愿服务队”“客家嫂红色宣讲队”“客家嫂文艺队”“客家嫂粤菜师傅队”“客家嫂产业推广队”“客家嫂绿美生态践行队”等7支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队伍一起,大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身体力行推进移风易俗。其中,“客家嫂志愿服务队”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要开展邻里矛盾调处、邻里互助、关爱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利用丰收节、油菜花节、荷花节等节日进行义卖募捐,用于救助家庭生活困难群众。

广东省广州市梯面镇:“梯面客家嫂”推动乡村文明树新风_fororder_a0d336f5aa5c48e0a2a19777157ed69d

客家嫂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制作糕点在景区义卖。

    在长年累月的立信践诺中,“梯面客家嫂”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在“梯面客家嫂”勤快的脚步中,梯面镇在强基固本中保障民生、促进民富、带好民风、赢得民心,乡村共建共享共治的氛围越来越浓,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者有得的良好风气,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