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流溪河沿岸村社的赛龙舟习俗,孕育了独特的龙舟文化。近年来,人和镇不断整合现有阵地和独特资源,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作用,不仅将赛龙舟打造成一项全民运动,还将其作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抓手,以文会友、以文惠民、以文促旅,让龙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团结、拼搏、务实的精神内涵深入人心,不断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传统龙竞渡(鸦湖景)
龙舟饭由奢入俭叙情谊
人和龙舟文化,不仅体现为包粽子和龙舟竞渡的习俗,更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增进邻里感情的纽带。人和镇每个龙舟队都会在每年的龙舟文化节上设龙舟饭,招待乡亲、龙船队员及各方宾客好友,以示人和村民待客的热情和诚意。龙舟饭设宴招待的每一道菜都表达着对乡亲客人的祝福,特别是脆皮烧肉、辣椒头菜花肉这两道保留例牌菜。端午时节经常下雨,扒龙船免不了淋雨,因此用辣椒来祛湿,头菜谐音“头彩”,吃“辣椒头菜花肉”寓意“得头彩”;“脆皮烧肉”则因为其外形“红皮赤壮”,寓意皮肤红润,健康壮实。
但随着各村经济发展,龙舟文化活动逐渐背离初衷,相互攀比之风逐渐盛行,哪队的豪华哪队有面子,这队龙舟饭设宴100桌,另一队则设宴150桌,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每席十余盆菜,讲排场阵仗,最后剩下很多菜肴白白浪费,举办龙舟活动逐渐成为村社和村民的负担。
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人和镇结合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明确节俭办节,不得相互攀比、大操大办。现在龙舟队都是在龙舟节设宴之前,先统计宾客人数,确定龙舟饭桌数,让来宾“对号入座”,避免铺张浪费。同时龙舟饭以简朴为主,饭桌上不再有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菜式,而是变回传统的脆皮烧肉、辣椒头菜花肉、绍菜浮皮等,而且大部分村简化了上菜的方式,一桌一盆菜,所有菜全部以盆菜盛装,简单方便。村民们的关注点也转向比赛以及亲友情谊,龙舟饭从主角又重新变回了配角,相互攀比、大操大办的陋习也得到了有效遏制。来自人和镇人和村的曹叔年年参加龙舟会,今年最有感触:“前些年的龙舟饭都是大鱼大肉、大盘大碗,一张桌子都摆不下,今年龙舟饭的菜式回到传统样式了,既热闹喜庆又简单方便,还不浪费。”
龙舟宴传统特色菜(大盆菜)
龙舟赛女子团队展风采
“咚咚咚、吼吼吼”,随着齐刷刷的清脆响声,人和镇女子龙舟队乘风破浪而来,这是今年人和镇龙舟文化节的一大特色。在以前,受“女子不能上龙舟”观念影响,龙舟活动中的女性角色被认为是附庸的、需要避讳的,所以女子不能参与划龙舟比赛。近年来,随着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扒龙船”在人和镇已经不是男子的专属权利。人和镇积极打造女子龙舟队,并组织开展半职业化龙舟训练活动,在各地参加各种龙舟竞赛。在今年龙舟文化周开幕式上,人和镇女子龙舟队和鸦岗女子龙舟队进行竞渡表演,在流溪河蚌湖段上巡游,竞相争艳,成为河面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今年龙舟文化周最后一天,一条长长的红地毯从“高增景”主会场一直铺到村内,200多名精心打扮的外嫁女被邀请回村参加当天的龙舟文化周,开展敬老孝亲、共叙乡情、同念亲恩活动,体现人和人民热爱家乡、不忘根本、孝敬长辈的良好风尚。“今天比我出嫁那天打扮得还漂亮,很开心、很兴奋。”来自人和村的骆阿姨,婆家就在人和镇岗尾村,她几乎每周都会回娘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她说,当天是她几十年来回娘家最隆重、也最漂亮的一次。穿着和其他外嫁女一起定做的旗袍,戴着全套的珍珠首饰,化着淡妆,骆阿姨也拍了很多照片,“娘家越来越好,让我们这些外嫁女非常自豪,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底气。”
人和镇女子龙舟队与鸦岗女子龙舟队竞渡表演(蚌湖景)
打造龙舟文化品牌 弘扬文明乡风
打造人和龙舟文化品牌是全体人和镇人民的共同意愿。2019年成功举办穗港澳龙舟邀请赛,2022年打造人和龙舟文化长廊,2023年创造出属于人和龙舟的特色品牌标志和朗朗上口的人和龙舟主题曲粤语童谣《龙·船》和《龙舟颂》,“招景应景乡情永在,赛出新风采。兄弟姐妹、亲情血脉,千秋万代、继往开来,奔赴山海。”《龙舟颂》用特有的乡音乡曲讲述乡情乡韵,将团结向前、奋发向上的龙舟精神写入歌中,唱出文明乡风的好声音。此外,人和镇还注重龙舟文化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利用龙舟训练基地,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龙舟传承人,将龙舟文化的技艺和精神传承下去。
人和镇龙舟文化周活动之高增景龙舟邀请赛主席台现场
人和龙舟文化为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也为当地的农业、旅游业以及乡村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龙舟文化在培养个人品质、道德观念和乡风文明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保留了传统的精髓,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精神需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