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空气质量全国第6!2023年度惠州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发布
2024-05-29 14:04:04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藤 责编:张琳瑞

  5月24日,惠州市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发布的《关于2023年度惠州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和全国排名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空气质量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6,近岸海域国考点位海水优良面积比例保持100%优良,居全省沿海城市之首。

空气质量全国第6!2023年度惠州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发布_fororder_201

惠州市区江北城市风光 供图 惠宣

  生态环境指标高水平完成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顺利推进,主要生态环境指标高水平完成。”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周文高在作《报告》时介绍。惠州市率先在全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四不两直”专项督查行动,围绕污染防治攻坚重点领域、工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域,深入7个县(区)检查指导和督导服务,指导检查401家企业、1831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指导整改问题181个,推动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报告》显示,2023年,惠州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率均居珠三角城市首位;全市16个近岸海域国考点位海水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为100%;惠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全市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8.3%,重点建设地块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3个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达标率100%。

  部分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展不够理想

  今年3月底至4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三个工作组,联合市生态环境局下沉7个县(区)进行暗访、检查。4月中旬至下旬,组织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部分市人大代表,邀请部分城建环资咨询专家组成调研组,赴惠城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和实地检查。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值得肯定,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和改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影响空气质量提升的隐患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工程)进展不够理想、生态环境监管亟待加强等。

  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精准施策,持续巩固提高环境质量。要聚焦重点,全力推进治污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剿黑消劣”攻坚行动,确保水质稳定达标。要全面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高标准、系统推进惠州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要压实责任、严格监管,确保环境污染问题整改到位。

  推进治理黑臭水体提质增效

  惠州市将持续实施空气环境质量改善行动,如深入开展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推动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石化、涂装、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专项整治,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等。强化移动源达标监管、油品储运销油气回收监督性监测;强化工地扬尘污染问题排查,推进餐饮油烟、露天焚烧等治理;强化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完善应急预警机制,减少污染天数。

  在持续开展水环境“保优增优”攻坚行动上,重点实施市内一级支流综合整治,推进黑臭水体提质增效,完成重点流域70%以上的排污口整治任务,确保国考断面优良率100%。开展入海排污口综合治理。以落实“百千万工程”任务为抓手,抓好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示范,治理率达92%以上。

  加大“无废城市”和“绿色”宣传力度

  惠州市人大代表张海东认为,今年是惠州市建设“无废城市”的关键之年,各有关单位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为引领,系统谋划惠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路线图。要全面梳理“无废城市”建设问题清单,查找短板、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优秀的工作模式。

  张海东建议加大“无废城市”和绿色生活理念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及时提炼总结“惠州经验”,建成一批典型“无废城市细胞”。

  2024年,惠州市将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加强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贡献惠州力量。(文 李嘉怡 惠宣)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