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无废’全运,运动更有意义,城市更加美丽!”在二沙岛艺术公园,一句句嘹亮的宣誓声响起,面向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发出“无废”全运倡议。11月10日,做好垃圾分类 助力“无废”全运——十五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开幕。活动当天,来自全市各领域的200名市民共同参与了一场健步跑,在二沙岛上用运动响应“做好垃圾分类 助力‘无废’全运”主题。
活动现场 供图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奥运荣耀传递绿色力量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主办,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越秀区白云街道办事处、广州体育学院共同协办。广州将持续营造“无废”全运社会氛围,努力打造具有广州辨识度、显示度的“无废”全运赛事,深入推进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建设。
活动当天,奥运会羽毛球冠军张洁雯来到现场,在绿色生活倡议宣读会环节,她带领来自体育场馆、商场、酒店、体育学院的代表聚集在城市中心,发出“无废”全运的倡议。
活动现场 供图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能和奥运冠军一起站在台上发出倡议,我感到非常自豪。”来自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的学生王淑怡说,“十五运明年将在大湾区举办,我们作为体院学生,也要为‘无废’全运出一份力,我们将在校园里将垃圾分类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个人和集体的发展中,让绿色、低碳、无废校园成为常态。”
主办方还为来自体育场馆、商场、酒店、体院学院的代表颁发了“绿色全运分类领跑人”聘书,特聘请他们在十五运会期间发动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无废”全运系列行动,高质量建设“无废城市”,为广州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贡献全运力量。
活动最后,在现场200多名跑者的见证下,嘉宾领导共同推动推杆,正式启动全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环岛健步跑也在鸣枪声中开启。
最美碧道上踏出环保步伐
穿过充气拱门,现场参加环保健步跑的200多名市民朋友纷纷迈开脚步,从艺术公园出发,沿着二沙岛环岛碧道开跑。在沿途,不少宣传垃圾分类、“无废”全运的打卡装置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最佳打卡点位”,一张照片就能让小蛮腰和海心桥同框,还有垃圾分类吉祥物“小分宝”和市民一起出镜。
据悉,二沙岛环岛碧道及周边道路品质提升项目于2024年初启动,以健康环岛径、友好慢街区、品质水生活为抓手,采取分段实施方式,系统解决岛内基础设施老化、滨江区人车混行、空间功能单一等问题,升级打造城央品质滨江空间。
活动现场 供图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作为二沙岛的属地街道,越秀区白云街道近年来不断提升环境品质,在城市绿心吹起垃圾分类的时尚新风。据了解,街道实行专班运作,成立街道城管办、环卫站、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垃圾分类专班,每日对辖内机团单位、经营场所和居民投放点进行早中晚三班全覆盖巡查,及时整改问题并“回头看”,保障街区环境稳中向好。同时,白云街道持续开展宣传培训和志愿服务活动,邀请全街儿童担任小小垃圾分类引导员,通过“小手拉大手”,发动儿童家庭在家做好垃圾分类,营造良好文明风尚。
“没有想到运动和环保也能结合起来,这次健步跑的路程并不长,但是沿途能欣赏到二沙岛的美丽景色和垃圾分类吉祥物的打卡装置,我和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市民梁女士说。
垃圾分类助力“无废”全运
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大湾区举行,作为主要的赛事承办地,广州积极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全运会办赛理念,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将“无废”理念深度融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前筹备、赛中举办和赛后利用的全过程、各领域和各环节。
近年来,广州积极宣传垃圾分类,带动市民养成分类习惯,丰富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启动仪式当天的活动就是广州开展多样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的一个缩影。
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点燃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热情 供图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据了解,在2024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广州陆续举办垃圾分类科普活动,开展垃圾分类线上线下宣传,选取广州永庆坊、五羊雕像、广州塔等地标建筑,以“非遗展演+垃圾分类”快闪宣传融合方式宣传垃圾分类,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点燃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热情。
广州市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城管将积极做好赛事期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保障,科学合理布设智能化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指导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将建立完善涉赛垃圾清运处置清单,配足人员、车辆和保障设施,做到生活垃圾安全规范处置“日产日清”。
垃圾分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广州作为全国最早开始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将持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起全链条管理体系,让垃圾分类擦亮城市治理的环保底色,为“无废”全运、“无废”城市建设贡献力量。(文 成广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