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是河源最鲜亮的底色。河源推进“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是主抓手,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是主攻方向之一。
河源包装饮用水企业全年累计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各地级市第二名。那么河源市是如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出具有如此强劲竞争力的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的?
1月17日下午,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第二次记者会。河源市市长李勇平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河源市依托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为“百千万工程”在河源的实施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河源市市长李勇平向媒体介绍相关情况 供图 南方网
创新产业驱动,水饮料及食品业助力镇富县强村兴
河源有好水,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人工湖,蓄水量达139亿立方米,是少有的达到直饮要求的清洁水源。目前,河源国家高新区规划建设了总面积8.3平方公里的水经济产业园。该园区获评省食品饮料及水经济特色产业园、入选全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区)。
近两年来,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加快聚优成势,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白象食品等头部企业先后落户水经济产业园。2024年,全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预计实现产值92.5亿元、接近百亿级规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很强的辐射带动效益。
“河源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助力企业集聚、产业成群、园区做强。”李勇平如是介绍,河源推行大招商优服务机制,强化资源要素统筹、链条招商、项目评估,创新推行“自画像”机制,从签约率、供地率、动工率、竣工率、投产率、上规率6个维度对项目招引情况精准“画像”,制作产业链招商“图谱”,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实行精准招商、高效服务;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标优化行动,深入对接学习珠三角地区好机制好做法,持续开展“跨域通办”“视频办”等改革,创新推进“就近好办”政务服务改革试点,在市场准入、劳动就业、获得用气等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在全省排名大幅进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市场要素化改革,开展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大力盘活存量用地,目前全市园区可供工业用地约1.28万亩,厂房面积91万平方米,为企业在河源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
李勇平介绍到,以水经济产业园所在地源城区源南镇双下村为例,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在水产业发展之前的2006年总收入仅为8.5万元,而2024年达到了1256万元、增长了147倍。周边群众也实现致富增收、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镇强县兴村的产业。
过去一年,随着梅龙高铁、龙寻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通车,河源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李勇平表示,接下来,河源将进一步健全涵盖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发展全过程全周期的精准高效服务机制,支持和推动更多企业投资河源、深耕河源,走好“两山”转化新路子,让河源水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强势,让更多的人喝到河源好水、共享河源绿美。
创新工作机制,高效破解企业用地与用工瓶颈
河源在“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过程当中,创新工作机制,为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人等难题。
李勇平表示,如何为企业排忧解难,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河源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河源对涉及用地难、用工难等诸多要素进行系统整合、精准突破,有力服务项目加快建设、企业稳产达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乡村产业项目落地难,一个难点是要素供给不足,其中“用地难”是突出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河源市专门印发了《点状供地项目办理流程》,规范引导农村用地流转,着力解决乡村用地零散、手续难办等难题,推动点状供地项目有门入、有路走、能落地,有力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以“小地块”撬动产业“大发展”。
他向大家介绍两个项目:一个是盆地农夫乡村产业发展中心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打造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年均实现产值2亿元、创造税收超500万元;另一个是楚韵研学农旅基地项目,总投资1亿元,打造省级研学实践营地、省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和省级农旅休闲基地,着眼促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
河源抓住堵点卡点问题推进改革,探索“345”企业用工服务机制。“3”,就是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发挥、技能人才培养储备供给、政企协同提升用工环境稳工等三项制度。“4”,就是建立用工需求、人力资源供给、用工服务专员、专项政策落实四张清单。“5”,指的是做细做实助企用工招聘、人力资源机构助企行动、技工院校顶岗实习、省际劳务协作对接、城内共享用工互通五大工作。
以“345”制度为牵引,河源开展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专项服务行动,过去一年发放就业创业补贴7716万元,举办招聘活动236场次、促成入职意向2万人次,成立全市首家政校企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帮助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1329人。
在实践中,河源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开展点对点的服务,比如,河源湧嘉实业有限公司是家电子信息类企业,去年初遇到用工难问题。河源市政府迅速组织企业赴贵州、广西等地开展校企合作,并提供专车接送等贴心服务,保障有意向的学子安全、顺利办理入职,仅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家就招收了超过700人,解决了学生就业难题,保障了企业发展所需。
新的一年,河源将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更好为广大企业在河源健康发展破解难题、创造条件。(文 傅细明 朱桦 车园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