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发布并解读《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实施细则》《关于打造“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揭牌设立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六大重点产业发展办公室。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揭牌设立六大重点产业发展办公室 摄影 李剑锋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杰指出,作为首批国家级经开区,广州开发区扛起“经济大区挑大梁”的重任,成为驱动广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正抢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高点、致胜新赛道。未来,广州开发区有信心有底气当好广州产业发展增长极,要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形成招商主力军“新队形”,探索重点产业办“新打法”,聚力打造五大“增长极”,挺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 摄影 李剑锋
据了解,作为首批国家级经开区,该区肩负着“广州产业增长极”的重任,必须在对接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找定位、选赛道,在构建全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强优势、育新能。
近两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每年引进优质产业项目超400个,固定资产投资超2000亿元。2025年,该区确立目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推动180个项目开工、120个项目竣工投试产。
“三大攻坚战”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共舞
乙巳新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吹响号角,打响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做优、未来产业培育“三大攻坚战”。
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该区将重点围绕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赛道,积极服务好亿航智能、星河动力等细分龙头,打造西区航空航天科技小镇等一批未来产业特色园区,培育一批100亿级、500亿级未来产业后备军,加快打造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壮大一批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该区将聚焦新材料、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新兴领域,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强链补链专项行动,全年引进优质项目400个,完成600亿元工业投资,同时支持小鹏、百济神州、粤芯等重点企业产能爬坡,加快视源全球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打造3-5个1000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锻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方面,该区将不断优化传统产业,全力支持超1000家企业持续开展技改、数改、绿改,让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广州开发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会上,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顾晓斌发布并解读《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实施细则》,科创母基金规模提升至50亿元,并将其中30%的资金用于直接股权投资,重点扶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三城一岛”打造成为广州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大产业需要大平台,位于广州开发区的“三城一岛”将致力于打造成为广州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其中,知识城争取上升为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打造知识密集型产业“增长极”;科学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大力发展新型显示、智能装备、人工智能产业,打造智能制造“增长极”;海丝城以东部中心建设为引领、以西区振兴为动力,做强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时尚消费,打造新业态“增长极”;生物岛锚定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抢抓扩容机遇,构建生物岛“一岛多园”品牌矩阵,打造生命科学“增长极”。
会上,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秘书长陈超发布并解读《关于打造“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该措施锚定新质生产力主题,聚焦全球投资、项目集聚、自主创新、企业主体、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六大方面,聚力打造最佳投资首选地、新型工业化先导地、科技创新策源地、优质企业集聚地、新质生产力示范地、营商环境标杆地。
开放是开发区的底色。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打造外国投资者来华首选地。在“引进来”上发力,该区2025年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超100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创新成果;目标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支持宝洁、安利、科思创等外资龙头,带动国际上下游企业在黄埔集聚。在“走出去”上聚力,该区将探索企业“抱团出海”新模式,打造“一站式”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海外仓布局建设,扩大创新药、新能源车、平板显示出海,力争2025年新增进出口工贸企业100家,新增境外投资项目50个。(文 朱桦 曾妮 林文慧 邱晓桐)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