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政协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2025-02-26 13:43:04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朱桦 责编:王悦阳

  2月26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市会议大厦隆重开幕。

政协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_fororder_图片1

政协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摄影 郑家雄 陈栋

  市政协主席郑建民,市政协副主席喻丽君、蒋小莺、梁佳沂、程发良、陈树良、曲洪淇、罗斌、赖少瑜,市政协党组成员万卓培、卓庆、秘书长卢汉彪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吕成蹊、骆招群、武一婷、陈志伟、张彬、刘光滨、周楠生、曾坚朋等市领导在主席台就座,祝贺大会召开。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应出席委员428名,实到395名,符合规定人数。

政协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_fororder_图片2

市政协主席郑建民向大会报告工作  摄影 郑家雄 陈栋

  大会先后听取市政协主席郑建民向大会所作的政协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市政协副主席蒋小莺所作的政协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表彰2024年度履职优秀委员和年度提案、优秀(表扬)提案、办理提案先进单位。

  会议期间,来自各党派团体和各界各行业的政协委员肩负使命、齐聚一堂,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打开新局面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回顾2024年  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郑建民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过去一年来,在中共东莞市委正确领导下,市政协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服务大局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议政建言、凝聚共识,扎实推进“六项实践创新”和“十大履职品牌”建设,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报告从四个方面对市政协过去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激发团结奋斗新动力。二是创新履职平台载体,开拓服务大局新局面。三是汇聚改革发展合力,增强凝心聚力新成效。四是深化改革实践探索,提升自身建设新水平。

  报告强调,过去一年,市政协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在中共东莞市委正确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鼎力支持,政协各参加单位、政协小组和广大委员团结奋斗的结果。

  展望2025年  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打开新局面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报告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共东莞市委正确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推动人民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市政协三年工作规划,全力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扎实推进政协工作改革,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打开新局面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报告强调,市政协要持之以恒强化政治引领,全面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健全政协协商民主机制,围绕中心大局建言资政,增强统一战线组织功能,扎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

  报告强调,改革发展蓝图已绘就,聚力共铸伟业正当时。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东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守正创新、奋发进取,努力干出“走在前列”的新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新担当,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 傅岩 莞政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