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读懂中国”学术沙龙在广州举行 大咖共话湾区科技创新
2025-04-09 10:37:04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朱桦 责编:王悦阳

  4月8日,以“科技赋能湾区,聚势领航新程”为主题的“读懂中国”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湾区科技创新对话在广州·鹏瑞1号举行。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在会上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共同解码湾区科创基因,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以下简称“国创会”)、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办,国创会产业协同促进中心、粤港澳数智中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承办。

“读懂中国”学术沙龙在广州举行  大咖共话湾区科技创新

  黄奇帆:三个赛道助力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作主旨演讲时表示,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三个赛道,一是发展制造业和10大类生产性服务业组成的“1+10”产业链集群,二是围绕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三是抓好生产性服务业这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土壤。

  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建设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作主旨演讲时表示,科技金融是金融行业的新质生产力,也是支持和促进新质生产重要的推动力量。商业银行应通过调整结构、增加功能、拓展服务等举措,加快科技金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姚正安作主旨演讲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赋能。中心已经走访了400多家企业,与100多家企业签约、并与40多家企业进行实质合作研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海洋科学与天气预报、医疗健康、中低空经济、应用数据技术理论与科学计算等领域,赋能湾区创新发展。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作主旨演讲时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从ToB更多转向ToC,做到“个人有感”,并且“多模联动”的协同模式将进一步涌现,实现大算力的提升和好算法的进步,更好服务于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将应用于云边智能、“具身智能+情智机器人”、大健康、数字平行人等多个领域。

  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作主旨演讲时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广汽集团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加快汽车行业的深度转型,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以智能网联推动新质生产力变革,持续赋能湾区科技创新的发展。

“读懂中国”学术沙龙在广州举行  大咖共话湾区科技创新_fororder_图片5

  以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文体科技重塑产业格局

  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创新浓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以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文体科技等前沿领域为引擎,重塑产业新格局。活动现场还围绕三大主题展开了圆桌对话。

  在“弄潮AI:科技创新构建湾区产业发展新格局”对话环节,嘉宾主持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赵淦森,与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双聘教授姚清河,图灵新智算(广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淼,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小波,广州钛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程晓娜,佳都科技集团副总裁、公共事务中心总经理丰硕,探迹科技合伙人、政企事务总经理郭德权等圆桌嘉宾,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赋能、场景驱动与跨界协同等话题,共同探索AI在大湾区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的融合范式。

  从地面到天空,湾区创新的边界正在不断突破。在“启航湾区:低空经济引领产业生态新航标”对话环节,嘉宾主持国创会副会长、数字产业研究院院长吕本富,与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运输保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陈时国,城乡院(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凯滨,高德软件总经理吴泽驹,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贺天星,极飞科技公共事务总经理钱姝婷,以及粤港澳数智中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秘书长李美云等嘉宾,共同讨论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突破,探寻城市空间与产业生态的战略机遇。

  本次活动是国创会和中山大学首度牵手,以“科技赋能湾区 聚势领航新程”为主题,举办“读懂中国”学术沙龙系列活动,希望以对话活动为契机,推进大湾区“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交流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文 祝晓 图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