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喜迎“十五运” 东莞“泳”前行 东莞游泳名将陈苏伟将于5月挑战横渡直布罗陀海峡
2025-04-17 18:14:49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朱桦 责编:王悦阳

 喜迎“十五运” 东莞泳前行 东莞游泳名将陈苏伟将于5月挑战横渡直布罗陀海峡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417173809

东莞游泳名将陈苏伟横渡直布罗陀海峡新闻发布会在东莞举行

       4月17日上午,“喜迎‘十五运’,东莞‘泳’前行——陈苏伟横渡直布罗陀海峡新闻发布会”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举行。发布会宣布,东莞籍游泳名将陈苏伟将于5月5日至14日择机挑战横渡直布罗陀海峡。这是继其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卡特琳娜海峡、莫洛凯海峡等多个世界海峡后,又一次向极限运动发起冲刺。

  挑战极限:一个中国人的海峡壮举

  “世界七大海峡横渡挑战”与“世界七大高峰攀登挑战”遥相呼应,被誉为全球最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之一,挑战包含:美国卡特琳娜海峡、夏威夷莫洛凯海峡、日本津轻海峡、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新西兰库克海峡、英法之间的英吉利海峡,以及这次即将挑战的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连接欧非大陆,最窄处仅18公里,以多变洋流与低温(5月平均水温16℃)著称。陈苏伟团队将于4月29日启程飞赴西班牙马德里,随后转赴马拉加待命。横渡直布罗陀海峡的具体时间窗口定在5月5日至14日之间,最终挑战日期将根据实时气象条件确定。

  陈苏伟表示,此次出征如获成功,将填补国内在该项目上的空白,还将超越个人成就,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精神,他表示:“此次挑战也是为即将在家门口举办的十五运会献礼。”

  全链保障:多方联动讲好中国故事

  2025年是中国与西班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与欧盟建交50周年。本次活动也是中西两国文化体育密切交流的体现。东莞市文广旅体局三级调研员张建强指出,本次活动是东莞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市”“体育强市”的重磅动作。市文广旅体局已组建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西班牙驻华机构、跨国保障团队及本土企业资源,并联动公安、医疗等部门提供必要协助。横渡期间,陈苏伟团队将携带莞香、莞草编织品等“东莞礼物”赴西班牙开展非遗展演,并通过海外社交平台直播挑战全程,向全球传播中国故事。

  家乡力量:高埗精神赋能国际交流

  作为土生土长的高埗人,陈苏伟的成长得益于东莞独特的体育土壤。高埗镇党委委员黄慧敏介绍,高埗镇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马可波罗控股、百茂物流等20余家企业组建护航联盟,并设立“泳苗培育基金”,深化“游泳进校园”公益培训。目前全镇年均培养青少年游泳骨干超300人,陈苏伟故乡凌屋村更建成大湾区首个村级游泳国际交流中心。市游泳协会秘书长卢雪红表示:“体育是东莞对话世界的通用语言,我们将以极限挑战为纽带,缔结更多国际文体合作。”

  城市基因:东莞精神与体育共融共生​

  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始终将体育作为城市发展的活力引擎。全市拥有超2.6万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面积达3.21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从CBA到亚运会、羽毛球苏迪曼杯、男篮世界杯等国际赛事,从龙舟竞渡到马拉松热潮,东莞将体育精神融入城市血脉,涌现出一批优秀运动员,成为知名的全国篮球城市,形成了“敢为人先、众志成城、永不言败、勇攀高峰”的东莞篮球精神,以及“团结拼搏、力争上游”的东莞龙舟精神,塑造了“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东莞城市精神。最近,东莞新彤盛女篮逆势夺冠,正是这种精神一以贯之的体现。相信陈苏伟此次横渡挑战活动将在极限运动领域再次向世界展示东莞体育精神和城市气质。

  全运惠民:月月精彩激活城市动能

  今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篮球(五人制男子成年组)和举重比赛由东莞承办,赛事将于2025年11月举行。篮球比赛在东莞篮球中心(曾承办2019男篮世界杯)及市体育中心篮球馆举办,举重比赛落户“举重之乡”石龙镇。东莞已升级场馆设施、组建竞赛委员会,并开展“我为全运种棵树”等绿色活动。以本次活动为起点,东莞正打造“月月有赛事、全民享全运”的体育生态:5月将迎来世界女子斯诺克锦标赛、东莞龙舟月系列活动;6月举办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黄江站);7月启动市民运动会暨时尚运动节;8月上演街头篮球厂牌大战;9月举办“穿越火线”全国总决赛;10月承办FIBA OPEN 3×3挑战赛;11月承办十五运会举重、篮球正赛;12月举办东莞马拉松。而此次陈苏伟挑战横渡直布罗陀海峡正是东莞迎接十五运会重点活动之一。(文 傅岩 图 莞宣)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