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南沙方案》白皮书发布 第一阶段任务目标基本实现
2025-08-05 19:47:43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傅细明 责编:薛阳

  8月4日,由广东省广州南沙建设发展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制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白皮书(2022.06-2025.06)》(以下简称《白皮书》)对外发布。该《白皮书》系统总结过去三年省、市、区三级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思路举措以及南沙开发建设的最新成效。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要求南沙加快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以及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南沙的战略地位持续跃升,开发开放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南沙方案》白皮书发布,第一阶段任务目标基本实现

南沙城市景观 供图 南宣

  五大任务持续攻坚,第一阶段任务目标基本实现

  《白皮书》指出,围绕《南沙方案》划定的五大任务,三年来,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南沙落地,南沙开发开放呈现良好态势,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战略作用更加突显。

  南沙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取得新成果。科创方面,累计立项19个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扎根南沙,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加快建设。同时,南沙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南沙建成入列,首个海陆结合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在南沙启动建设。

  产业方面,在全国率先面向自动驾驶出行提供全域开放“试验场”。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形成覆盖宽禁带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材料全产业链完整生态。集聚超过400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覆盖细胞与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产业集群。

  南沙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取得新进展,打造以“创享湾”为龙头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集群,建成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15个青创基地,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个,其中港澳青创团队1178个,项目年产值30亿元,带动就业7115人。

  南沙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取得新成效,加快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目前该基地已设立境外投资“南沙快线”,形成10大类、104项境外投资服务清单,为600多家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超3000次,协助211家企业完成291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

  在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建设上,广州港南沙港区已建成华南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枢纽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2048.9万标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开辟国际班轮航线174条、通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占比超85%。

  南沙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取得新突破,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与香港交易所共建的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等品种,累计成交额约25万亿元。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交易金额超500亿美元。落地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1.1万个,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粤港澳大湾区首单可持续发展债券。

  此外,南沙与港澳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上的成效也十分明显。266名港澳居民在南沙实现免缴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累计为623人次香港长者提供“长者医疗券”直接结算服务。南沙还创建覆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港式教育体系,三年来港澳籍学生入学量增长2倍。

  南沙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取得新变化。目前,《广州市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批实施,其中明确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粤港澳全面合作新典范、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未来城市建设新标杆4个发展定位,以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现代化国际化综合服务枢纽、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4个核心功能。

  同时,南沙城市功能品质正在提档升级。深中通道南沙联络线等交通要道加速建成通车,医院、学校等教育配套逐渐完善。近年来还承办国际国内网球赛事,举办湾区半程马拉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帆船赛唯一内地赛点。2025粤港澳大湾区灯会吸引71万游客,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投入运营。

  此外,南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先行启动区“枢纽带动、多点支撑、整体协同”的发展态势正加快形成,目前在营企业已达5959家。

  国家战略势能加速释放,下一阶段新征程开局起步

  随着《南沙方案》各项任务目标加速落地,南沙战略优势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数据显示,2024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2301.3亿元,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

  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南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7.8%,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5.4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1.5%、总数突破1300家,实有企业增加3.2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近11倍、总数达35家,新增上市企业9家,4家企业上榜2025全球独角兽榜单,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额16.2亿元。

  与港澳合作更加紧密,南沙的港澳投资企业增加近1000家,新引进港澳青创团队超800个,港澳居民个税优惠政策减免税额超1.2亿元、平均税负下降超5成,港澳居民总数达1.1万人,近一年来实有人口净增11万人。

  服务双循环作用显著增强,2022年以来南沙实际利用外资336亿元,2024年广州港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1115.3万标箱、同比增长11.2%,2025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完成1479.3亿元、同比增长17.5%。

  据悉,面向2035年的第二阶段目标,省、市、区正紧抓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机遇,全面释放《南沙方案》综合效应,全力提升南沙发展能级。

  “让重大战略看南沙,发展机遇在南沙,创新创业到南沙。”《白皮书》指出,下一阶段,要推动更多可知可感的标志性成果落地南沙,不断做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更好服务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文 车园元 南宣)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