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栉风沐雨,五载聚力笃行。“十四五”时期,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全球标杆城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进程中,作为深圳中轴脊梁与大湾区关键支点的龙华区,凭借敢为人先的改革锐气和放眼全球的战略视野,完成了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蝶变。这片热土以“数字龙华、都市核心”为战略引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动力,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轴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和创新枢纽。
深圳龙华位于深圳的几何地理中心
创新动能澎湃:新质生产力蓄势勃发
龙华区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力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五年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588家猛增至4092家,实现了近6倍的惊人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1.84%提升至4.15%,这一数字不仅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更彰显了龙华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投入。
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龙华实现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全国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在这里获批上市,全球首台5.0T医学磁共振成像系统实现国产,集成电路光学检测技术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这些突破不仅展现了龙华的创新实力,更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人才的集聚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累计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384人、高层次团队25家,各类人才总量超过90万人。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开工建设,填补了龙华高等教育资源的空白,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业体系重塑:数字经济激活发展新动能
龙华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令人瞩目。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跻身深圳市第一梯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54.45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面,龙华区构建了“新制造+新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国际医疗器械城、能源科技城纳入市级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序列,上市企业数量突破40家。这里聚集了2家世界级灯塔工厂、3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以及184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3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了一流的产业创新生态。
城市能级跃升:现代化国际都市核心区加速成型
龙华区的城市面貌在这五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构建“一轴双心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龙华实现了从城市副中心向都市核心区的历史性跨越。南部民治、龙华街道纳入都市核心区,北部龙华中心晋升为市级功能中心,彻底改变了龙华的传统定位。
龙华区超大商业综合体壹方天地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型智慧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5G基站8468个、多功能智能杆2466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5.1万个。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新改扩建道路94公里,新增非机动车道334.34公里,路网密度提升158.54%,构建起内联外通、高效畅达的现代交通体系。
龙华超级商圈跻身深圳市7个全国引领级商圈之一,观澜版画基地入选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大浪时尚小镇成功举办“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深圳-米兰时装周等国际级活动,城市形象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民生福祉提质: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民
龙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民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教育领域,新增公办学校(校区)83所、公办幼儿园141所,义务教育和高中学位超10万个,建成教育集团30个,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三甲医院从1家增至5家,增长400%;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10985张,增长1.59倍;新增床位超6000张,为守护人民健康提供坚实保障。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5.26个,增长超4倍,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等大型文化地标落成,公共文体面积达613万平方米,增长超1倍;入选广东省第四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新增筹建公共住房8.6万套,增长超1.2倍,有效缓解了住房压力。
绿色转型与发展活力:可持续发展与改革创新并进
龙华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双碳”战略。制定节能降碳行动计划,创建近零碳示范项目10个,完成13个园区绿色低碳化改造,光伏累计装机容量17.56万千瓦,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9%,PM2.5浓度降至18.5微克/立方米;观澜河国考断面连续四年达地表水Ⅲ类标准。建成公园176座,贯通环城绿道80公里,推进“山海连城计划”和“双十园连通”项目,生态空间不断拓展。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深港合作实现多项创新:建成国内首个全年龄段15年一贯制港式学校;设立全国首家集中管辖涉外涉港澳台家事案件的审判中心;谋划建设龙华深港创意设计合作区。通过大地块整备释放超13平方公里优质产业空间,该模式获中央主流媒体肯定推广。
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数字政府建设经验获中央政法委推荐;政务公开工作经验连续四年获国办推广;“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中轴新城再启新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龙华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经济实力的跃升到创新动能的增强,从城市品质的优化到民生福祉的改善,从生态环境的提质到治理效能的突破,龙华区交出了一份厚重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展望未来,龙华区将继续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中轴新城,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更大贡献,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更加辉煌的龙华篇章!(文 王辰悦 图 龙华区委宣传部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