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大力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广东高州市滩底村积极探索“微短剧+三农”融合发展路径,将文化创意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可复制的“高州方案”,是“百千万工程”实践中的一个生动案例。
滩底村的探索,体现了对“百千万工程”强调的因地制宜、遵循规律、稳扎稳打要求的响应,其着力点在于探索发展乡村经济、改善环境、保障民生、富民增收的新路径。
滩底村特色拍摄场景
政策筑基:真金白银绘就光影蓝图
黄坤明书记在调研中反复强调“产业是基础”,要求“做好产业协作大文章”。高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在“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统筹下,出台系统性扶持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每年不少于500万元),覆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到宣传发行全链条,对优质内容给予实质性激励。硬件建设同步推进,首期10个特色拍摄场景(如唐朝驿站、文创庭院)预计2025年底竣工,并申报省级网络视听产业园区,为产业链长远发展奠基。滩底微短剧经济服务中心作为枢纽,为剧组提供“保姆式”服务,包括群演调度、设备支持等,吸引数十位专业人才扎根乡村。今年年中,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锚定“打造全国三农微短剧第一村”战略目标,强化政策协同与资源配置。随后,市委副书记郭靖带队赴广州从化、番禺调研微短剧产业园,为滩底引入湾区影视城运营经验,加速省级网络视听产业园区申报。这一系列举措,为微短剧产业绘就了坚实的“光影蓝图”。
共创机制:从“扛锄头”到“当主角”的村民蜕变
滩底村独创的“驻村导演+本土团队”共创机制,正让专业艺术力量与乡土文化基因发生奇妙反应:三百余名荔农在剧组专业培训后转型为镜头前的“老戏骨”,他们带着泥土气息参演《荔乡新梦》《滩底00漆》《古荔新枝》等多部短剧,在家门口实现“扛锄头的手举起场记板,摘荔枝的人演活新农人”的蜕变;与此同时,沉睡的非遗技艺被镜头唤醒,八音锣鼓的铿锵节奏、高凉婚俗的喜庆场景、单人木偶戏的十指绝技,通过微短剧作品形式走向全国,成功吸引了大量Z世代观众,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显著增长。更可贵的是,本土故事正成为创作源头,驻村编剧梁天扎根田野,将荔枝保鲜技术攻关、电商创业等真实奋斗搬上荧幕。王土瑞书记现场调研时指出:“要挖掘小故事承载大时代的乡村叙事。”正如非遗传承人周宝丽在指导木偶戏拍摄时感慨:“剧组把传统文化变年轻了!现在村里孩子追着学木偶戏,这可是几十年没见过的景象。”
联合摄制签约仪式
滩底微短剧的“融合效应”精准激活产业生态
在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导演委员会专题调研指导下,滩底村构建“微短剧+文旅+电商”融合生态:环湖生态民宿群、智慧助农直播间、非遗体验工坊联动,形成“拍戏沉浸+文旅体验+在地消费”全域生态圈;滩底村通过盘活闲置农房,打造了特色酒坊、工坊与民宿集群。这些充满乡村风情的空间吸引了众多剧组前来取景拍摄,带动了当地民宿生意的火爆。与此同时,村庄也迎来了旅游热潮,全年到访的游客规模显著扩大;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如荔枝蜜、桂圆干,也巧妙借助微短剧的镜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销量提升明显;在荔枝文化嘉年华活动中,相关产品预售反响热烈,订单量在短时间内飞速增长;微短剧产业的发展为滩底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村集体的收入实现了可观增长,村民们的年收入水平也迈上了新台阶。这一系列变化,展现了文化创意赋能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全欣对此前景充满信心,广东方阵与美荔影视签订了联合摄制协议,宣布将于近期投拍百万级投资的精品短剧,并表示:“微短剧是整合宣传、经济与文旅资源的关键纽带,我们将把滩底故事打造成具有国际传播力的文化IP。”
微短剧行业发展对话交流活动
滩底村在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导演委员会等专业力量与乐巴乐卡影业的百部精品短剧计划的共同推动下,正积极构建从剧本孵化、拍摄制作到IP衍生与交易展播的全产业链闭环,加速推进粤港澳(茂名)“三农”短剧拍摄创作合作区的建设。未来,滩底微短剧经济服务中心将继续聚焦内容核心,深入挖掘“三农”真实故事,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坚持乡村本真写作,秉持内容为王思维,创作来源于乡村、根植于基层的“情绪产品”;进一步挖掘故事、孵化剧本,推出以小见大、反映时代的好作品;通过创作精品,丰富拍摄基地内涵,提升影响力,推动滩底“三农”微短剧基地和品牌做大做强,打造成为广东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文 徐文胜 图 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导演委员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