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首日产生10枚金牌!惠州赛区首个残特奥会项目10日开赛
2025-09-11 18:16:36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傅细明 责编:王悦阳

  9月10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跆拳道比赛在惠州体育馆激情开赛。惠州市委书记刘吉,残特奥会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残联体育部副主任勇志军,残特奥会省执委会副主任、省残联理事长陈学军出席活动。

  全国23支队伍261名运动员参赛

  刘吉代表惠州市委、市政府向参赛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惠州将始终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贯彻“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用心用情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努力办成一届展现竞技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的体育盛会。希望各位运动员在赛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享受比赛、实现梦想,充分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希望远道而来的八方宾朋,尽情领略“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秀美风光,亲身体验“岭南名郡”的人文风韵和“惠民之州”的城市温度。

  勇志军说,本届赛事规模和影响力空前,粤港澳三地在筹备阶段同频互动,运动员覆盖范围广、人数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赛事成功举办筑牢了坚实根基,彰显了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蓬勃生机。赛事筹备期间,广东赛区执委会与惠州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高效落实,为运动员搭建起成就梦想的舞台。希望各位运动员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在赛场上展现自我、勇创佳绩。

  陈学军宣布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跆拳道比赛开赛。

  开赛仪式上,惠东职业中学龙狮队、贰拾壹少年团共同带来了惠州色民俗节目《“狮”放节奏》。惠东盖子狮是广东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融合了舞蹈、武术与民俗文化。

  据了解,作为惠州赛区首个残特奥会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3支队伍、共261名运动员报名参赛,香港队首次派队参赛。此次比赛赛程4天,共设置32个项目。激烈的比赛现场吸引了1000多名观众观赛,其中70多名残疾人现场为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呐喊助威。

  首日产生10枚金牌

  赛场上,运动员们虽有身体障碍,却以超越自我的信念诠释体育精神。他们身着护具、眼神坚定,每一次精准出腿、顽强格挡都凝聚着平日的汗水;面对强劲对手,有人顶住比分胶着的压力连续进攻,有人在落后时咬牙反击、逆转战局,现场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为选手们的坚韧与拼搏持续喝彩。

首日产生10枚金牌!惠州赛区首个残特奥会项目10日开赛_fororder_图片1

跆拳道比赛

  经过首日多轮激烈对抗,10个级别的冠军率先出炉:男子K44组别中,甘肃代表队马英虎斩获58公斤级冠军,浙江代表队周应昊摘得63公斤级桂冠,山东代表队陈世赫、浙江代表队董德胡分别将70公斤级、80公斤级金牌收入囊中,80公斤以上级冠军由山东代表队刘路东获得;女子K44组别里,内蒙古代表队闫博拿下47公斤级冠军,山东代表队成为最大赢家,邵倩、李羽洁分别夺得52公斤级、57公斤级冠军,浙江代表队姚依楠斩获65公斤级金牌,65公斤以上级冠军则归属福建代表队汤琪。

  在女子K44级57公斤级决赛中,山东队运动员李羽洁摘得金牌,这是她第三次站上残奥会赛场。“此次夺冠不容易,好在结果让自己满意。”赛后,这位24岁“老将”语气沉稳,却难掩自信。拥有8年赛事经验的她,16岁初次踏上赛场便与跆拳道结下不解之缘,此后凭借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在国内外多项赛事中屡获佳绩。

  “科技赋能”赛事举办

  在赛会志愿服务方面,来自惠州学院的159名赛会志愿者,提供酒店接待、运动员辅助、反兴奋剂教育拓展助理、竞赛协助、引导咨询、秩序维护、观众服务等规范化、专业化服务,确保赛事顺利进行。在城市侧志愿服务方面,采用新设共建、就地转化、阵地融合等方式,充分盘活现有资源,在比赛场馆周边以及惠城区商圈景点、交通要道、党群服务中心等多场景设置273个志愿服务站点,785名志愿者开展赛事咨询、便民服务、交通劝导、应急救援等多样化服务。

  为保障赛事顺利推进、提升参赛运动员与观赛群众的体验,惠州体育馆提前完成了全方位无障碍设施改造,以“科技赋能助残”理念构建覆盖全流程的无障碍服务体系,让便捷与温情贯穿赛事始终。

  走进惠州江北体育馆C馆北门二楼观众入口两侧,一处集“实物展示+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科技助残展区成为焦点。展区内,肢体类辅具假肢关节、助听器等设备整齐陈列,分类展示出行辅助、儿童康复、无障碍沟通等不同领域的助残器具。观众可通过近距离观察、亲身体验,清晰了解各类辅具如何破解残疾人在生活、出行、沟通中的实际难题,切实感受科技助残的实用价值。(文/图 惠宣)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