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穗北田园展新姿 镜头定格丰收景 广州从化全国摄影作品展圆满收官
2025-09-27 16:40:19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傅细明 责编:尹红燕

  穗北田园,湾区绿谷;荔映流溪,美摄从化。近日,以“行摄流溪·荔约从化”为主题的广州从化全国摄影作品展征集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由中国摄影报社、广州市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广州市摄影家协会、广州市从化区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

  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全国摄影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的热烈响应,共收到投稿作品超2200幅。经过严格的初选、二轮评选、综选和公示环节,最终60幅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以独特的丰收视角,生动讲述从化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全面展现从化实施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新气象。

  荔果飘香:特色农业展现丰收新风采

  从化作为广州荔枝主产区,2025年迎来丰产丰收。数据显示,全区荔枝、杨梅等大宗水果产量达4.75万吨,同比增长超20%,产值3.55亿元,占全区种植业产值近30%。荔枝产业规模尤为显著,种植面积约30万亩,预计年产量突破7.35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广州市50%以上。

  从化荔枝品质优良,拥有流溪红荔、流溪桂味、钱岗糯米糍、井岗红糯等优质品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专利18个,入选广东“最有价值荔枝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近70亿元。

  摄影家们通过镜头捕捉了从化荔枝产业的繁荣景象。巢金红的《荔红鸟欢》和王建国的《荔鸟齐飞》生动记录了蓝喉蜂虎等特色鸟种与荔枝树的和谐共生,展现了从化优越的生态环境。

穗北田园展新姿,镜头定格丰收景——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州从化全国摄影作品展圆满收官_fororder_图片4

《荔红鸟欢》摄影 巢金红

穗北田园展新姿,镜头定格丰收景——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州从化全国摄影作品展圆满收官_fororder_图片5

《荔鸟齐飞》摄影 王建国

  袁斌的《景和春明·荔枝皇景区》通过航拍视角,展现了荔枝树的壮丽景观;邝健华的《荔枝红》则巧妙融入了从化网红人物“鹅村长”戏鹅的生动场景,展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唐卫东的《荔枝人家》记录了大岭山林场荔农采摘荔枝、养蜂的丰收场景,温金溪的《流溪湖畔荔枝红》展现了流溪河畔荔枝挂果的美丽景色,而殷熙的《从城地铁荔枝红》则将荔枝与从化地铁14号线巧妙结合,寓意着从化城乡发展的蓬勃生机。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从化区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在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应用、智慧果园建设、5G数字农田打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农业科技应用和成果转化。

穗北田园展新姿,镜头定格丰收景——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州从化全国摄影作品展圆满收官_fororder_图片6

《大棚喷淋》摄影 罗素文

  ​ 罗素文的《大棚喷淋》拍摄于太平镇井岗村从玉菜场,通过低机位航拍长画幅,展现了自动化喷淋装置启动时的精彩瞬间,水珠纵横交织于翠色之上,体现了农业科技之美。

穗北田园展新姿,镜头定格丰收景——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州从化全国摄影作品展圆满收官_fororder_图片7

《科技兴农》 摄影 巢金红

  ​巢金红的《科技兴农》记录了鳌头镇鹿田村UMIZZ柑橘星球产业园内,工作人员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分拣、打包玫瑰柑的场景。孔庆伟的《科技赋能,育美丽经济》则聚焦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展现了技术人员在恒温恒湿工作间专注育种的场景。

  ​李志锋的《机器人摘荔枝》展现了农业前沿科技的应用,工作人员利用搭载“荔知君”AI大模型的采摘机器人进行作业,1分钟内可采摘60颗荔枝。卢顺兴的《农业新潮流:直播带货》反映了电商新业态在从化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主播们通过直播带货形式向消费者展示从化特色农产品。

  产业园建设:现代农业集聚发展

  从化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了27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0个广东省“菜篮子”基地,精心打造了1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穗北田园展新姿,镜头定格丰收景——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州从化全国摄影作品展圆满收官_fororder_图片8

《180度看花卉国家农业产业园》  摄影 孔凡佐

  ​孔凡佐的《180度看花卉国家农业产业园》通过无人机航拍,将蓝天白云下规划井然、色彩斑斓的园区尽收眼底。2024年,该园区总产值突破58.8亿元,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的广州国际花卉博览会,更让从化花城魅力熠熠生辉。

  来自黑龙江省的艳的《百卉千葩》作品,展现了从化花香吸引游客的魅力。梁国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从玉菜场的现代化种植,彻底刷新了对从化农业的传统认知。

  从化鳌头镇本地人邹庆洲的《现代生猪养殖产业示范园》《乡村特色丝苗米产业基地》《乡村特色乌鬃鹅养殖基地》系列作品,串联起一条完整的农业生态循环链,展现了规模化科技化种养的现代化场景。

  绿色种养:乡村产业兴旺发展

  从化是广州市的产粮、畜牧大区,连续8年获广州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禽蛋、牛奶、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产量分别约占广州市自有产量的90%、70%、50%、30%,禽蛋产量和牛奶产量为广州市各区最高。2025年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28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位列广州市各区首位。

穗北田园展新姿,镜头定格丰收景——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州从化全国摄影作品展圆满收官_fororder_图片9

《春秧》  摄影 王夏梅

  ​王夏梅的《春秧》用无人机捕捉鳌头育秧场景,何柳的《美丽田园》展现了鳌头镇中塘村丝苗米种植基地机械化耕作的农田美景。袁斌的《构筑生态循环,建造万亩良田》捕捉到机械耙田时成群白鹭翩跹觅食的震撼一幕,表明白鹭驻足是最好的生态认证。

  唐业能的组照《现代化奶牛事业》与《兴旺的养鸽事业》完整记录了标准化生产流程。唐卫东的《从化流溪山泉鱼跃人欢》展现了从化渔农干塘打鱼、收获喜悦的场景。

  ​  骆克儒的《柿事丰收年》记录了从化江埔街上罗村千亩红柿挂枝如灯的盛况。黄文孚的《一盏盏灯笼挂满枝头》捕捉了桂峰村冬日柿树金红遍野的美景,乡村旅游的兴起让柿子成为“黄金果”。

  值得一提的是,以农业种养为主题的入选作品大多出自退休人员之手。这群银发拍摄爱好者以独特的视角与饱满的热情,借助无人机将现代农业的科技之光、种养结合的生态之美与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定格为一张张动人影像。

  生态本底: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

  从化区城乡建设快速发展,90条行政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创建名单;太平镇以及城郊街西和村等1镇6村入选2024年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

穗北田园展新姿,镜头定格丰收景——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州从化全国摄影作品展圆满收官_fororder_图片10

《北回归线标志塔》  摄影 吴彬

  ​吴彬的《北回归线标志塔》以仰拍视角让高23米的塔身直指苍穹,见证着科技与农业的奇妙融合。唐卫东的《从城旭日》则以精准长焦将从化城区的文峰塔与朝阳巧妙同框,寓意着从化未来发展充满朝气。

  ​张碧云的《钓鲤荷花》和杨锦东的《鲤跃龙门》以创意构图展现了生态之美和美好寓意,演绎着"鱼跃龙门"的乡村振兴梦想。从化乡村让生态"颜值"持续转化为产业"产值",全区农村经济近年持续发展,已成立152个强村公司,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2024年农民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

  农文融合:乡风文明培育新气象

  从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全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31个,168处文物保护单位。

穗北田园展新姿,镜头定格丰收景——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州从化全国摄影作品展圆满收官_fororder_图片11

《扔彩门》  摄影 陈伟坚

  ​ 陈伟坚的《扔彩门》记录了江埔村新春佳节"掷彩门"民俗盛况,骆克儒的《非遗水族舞》摄于温泉镇草塘社百年祠堂前,展现了省级非遗水族舞活动的动人场景。邓健灿的《张灯结彩》捕捉了一家三口整理灯笼的温馨瞬间,传递出古村落深厚的人文气息与节庆温情。

  ​骆克儒的《欢腾鱼歌交响曲》记录了从化区首届"干塘打鱼"节开塘活动仪式的热闹场景。蒋春桥的《小镇有喜拍摄于鳌头镇龙潭村结婚主题小镇的集体婚礼,记录了新人们对婚姻与家庭的美好憧憬。

  农体融合:活力从化展现实力

  从化素有"珠三角天然运动场"的美誉,农体融合基础条件良好。​邝健华的《热闹荔BA篮球赛》拍摄于从化城区滨江球场,记录了篮球健儿奋力拼搏的场景。孔凡佐的《流溪盛事》航拍于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从化分会场,全景记录了龙舟竞赛盛况。

穗北田园展新姿,镜头定格丰收景——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州从化全国摄影作品展圆满收官_fororder_图片12

《驴行桂峰》  摄影 孟涵

  ​孟涵的《驴行桂峰山》生动捕捉了驴友行走于吕田镇桂峰村青山绿野间的场景。罗素文的《马场晨韵》展现了晨光中马场设施的精致与蓬勃生机,体现了化在马属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成就。

  本次摄影展入选作品生动展现了从化区“三农”事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新面貌,透过镜头讲述了农业生产、科技发展、城乡建设、创业奋斗、生活民俗等主题的从化发展故事,不仅记录了从化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也展现了从化区实施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显著成效。(文 从宣)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