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广东水文“硬核”防御年度“风王”
2025-09-27 16:25:27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傅细明 责编:尹红燕

  9月20日,台风“米娜”停编,紧随而来的是另一位“不速之客”,携风带雨,直扑广东。超强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其具有强度大、移速快、影响范围广、致灾风险高的特点,不日将对广东造成严重影响。可预见的是,这次的防御形势十分严峻紧迫。这一场硬仗,该如何打?

  连续作战,全力筑牢坚固防线

  作为水利防汛的“耳目”和“参谋”,自9月18日启动应急响应以来,广东水文连续作战,日夜坚守。9月22日,防汛水文测报Ⅳ级应急响应“加码”调整为防风水文测报Ⅱ级应急响应。

  “严阵以待,全力迎战!”广东省水文局召开全省水文系统防御台风工作部署会议,迅速吹响防汛“集结号”,全员进入战斗状态。随着台风中心进一步逼近,9月23日,防风水文测报Ⅱ级应急响应旋即提升为防汛防风水文测报Ⅰ级应急响应。

  广东省各级水文部门落细落实“456”水利预警机制,高效联动,以“迅”战“汛”,24小时密切监视台风动态及雨水情变化,争分夺秒进行水文监测和水情会商,加密发布预报预警和风险提示,全力筑牢抗击台风的坚固防线。

战风斗洪,广东水文“硬核”防御年度“风王”_fororder_图片1

水情预报员紧盯江河水位变化 供图 广东水文局

  争分夺秒,及时发布预报预警

  连日来,铺天盖地的预警消息广泛发布。“受台风‘桦加沙’带来的降雨影响,预计9月23日至25日,广东省部分河流将出现2~6米左右的涨水过程,部分水文站点可能超过警戒水位;短时雨强大,降雨落区与近期暴雨洪水发生区域高度重合,土壤含水量高度饱和,江河底水高,需特别警惕强降雨可能带来的江河洪水、山洪和城乡积涝等灾害,沿海地区要高度警惕可能发生极端暴雨和超标准洪水的可能性。”滚动发布预报预警,广东水文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群众主动防灾避险。

  就在登陆前的一天,“桦加沙”似乎决定“先礼后兵”,带来了台风限定版的“绝美晚霞”,被广东街坊刷爆了“朋友圈”。当大家还纷纷沉浸在暴风雨来临前夕的“岁月静好”时,有另一群人正负重前行,昼夜奋战。

  这段时间里,“山竹”“天鸽”“黑格比”等为人熟知的台风被频繁提起,“桦加沙”与他们量级相当,其威力不容小觑。根据台风和雨水情变化,广东水文提前预置测报力量,加强卫星电话、移动式遥测终端等应急设备前置,做好突发应急监测和抢险应急支援应对准备,同时要保障应急测报人员自身安全。

战风斗洪,广东水文“硬核”防御年度“风王”_fororder_图片2

水文应急监测队抢测洪水数据 供图 广东水文局

  无惧风雨,彰显水文使命担当

  9月24日17时前后,“桦加沙”在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防汛减灾刻不容缓!水文人深知,每一个水文数据都关乎决策速度和精度,每一次预报预警都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浊浪翻滚,应急监测队于风雨中冲锋在前,精准抢测一组组关键数据;与洪争先,水文预报员紧盯水情,接连发出一个个洪水预警。危急关头,水文人与“风王”展开了顽强的“较量”,拼力与时间赛跑,争取跑在洪水来临前。

  9月25日,“桦加沙”离粤,对广东影响逐渐减弱。9月26日,广东省水文局结束了长达9天的应急响应。这场防风防汛激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战风斗洪,广东水文“硬核”防御年度“风王”_fororder_图片3

水文应急监测队进行流量测验 供图 广东水文局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在水利部及广东省水利厅的指导指挥下,广东水文以专业和坚守为打好打赢抗击台风硬仗提供了坚实的水文支撑。据统计,9月18日至25日,广东水文共发布水文预报96份、水情简报226份、水情快报389份、洪水预警及风险提示96,向省、市、县、镇、村等各级防汛责任人发送水情预警短信331200次及微信(粤政易)工作群提醒1623次,参加防御会商143次,启动应急响应46次;派出67支次应急监测队,巡测、驻测人员共计613人次,开展874次水文应急测验,派出巡查人员共计109人次,进行46次巡查巡检,抢测洪水9场。

  今年以来,已有“蝴蝶”“韦帕”等多个台风登陆或影响广东。在每一轮战风斗洪的防御中,广东水文持续展现“硬核”力量,始终以过硬的本领和过硬的作风坚定地守护着永恒的“核心”——人民。(文 林思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