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婚礼可以同时见证很多对新人的幸福,更加热闹喜气”,回首一年前的集体婚礼,李彩纯夫妇依然记忆犹新。
“甜蜜、幸福、满足”是他们对这一年婚姻生活的总结,而备孕成功更是这份幸福的延续。
2024年9月22日,全国妇联联合国家民委、民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在北京主会场、各省区市49个分会场举办“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在广州分会场,89对适龄新人(来自19个省份,跨21个行业)共赴有着浓郁广府特色的中式婚礼。云山珠水见证幸福起航,花城红笺铭刻百年同心。
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广州分会场留影
据广州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统计,截至2025年9月1日,参与广州分会场集体婚礼的新人中,已有2对生育,15对已孕,另有29对表示在未来一年有备孕计划。这是个人小家的幸福升华,更成为广州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新型婚育文化的生动注脚。
回顾:简婚不减爱 年轻人的浪漫选择
一年前,当近万对新人选择用一场集体婚礼开启婚姻,同时发出“弘扬新型婚育文化”的倡议,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用行动展现了新时代的婚育文化——简约而不简单,世俗而不庸俗,传统更创新。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表示:“越来越多年轻人钟爱的集体婚礼仪式,体现的正是这个时代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展现的正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积极融入社会、主动创造生活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近年来,高价彩礼、攀比性婚礼等导致了婚姻焦虑和“恐婚”“不婚”等社会问题,也背离了传统礼俗的初衷,间接影响生育意愿。而集体婚礼通过简化仪式,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引导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婚姻的殿堂。数据显示,集体婚礼后约71%的家庭(备孕+已孕)有生育意愿,这正是年轻人对婚俗改革的正面回应。
选择:花小钱办大事 简约婚俗中的“仪式感”
自2021年广州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婚俗改革实验区,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助力婚育友好型城市建设,打造了婚俗改革领域独具特色的“广州样本”。创新实施“12345”婚俗改革五大工程,培育了“花城有爱”和“花城有囍”两大服务品牌,文明婚俗新风尚成为市民共识,婚俗改革成效显著。花都区“岭南缘”的婚姻登记处,是全国首个“公园式婚姻登记处”。
花都区“岭南缘”的婚姻登记处
今年初,南方都市报联合广东省婚庆行业协会发布了《甜蜜经济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在全国婚姻登记量下滑的背景下,2024年广东结婚登记以51.2万对居于全国首位。报告亦指出,在消费“双理性”时代,更多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婚礼,婚礼也逐步显现“轻量化”趋势,婚庆行业市场规模同比下降14%。
参加了集体婚礼的王伟鹏、吴章佳夫妇表示:“集体婚礼更加热闹、仪式感更强”。信任是永远做彼此的靠山,有事说事,共同处理家庭事务,是他们维持幸福婚姻的秘诀。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古南永表示:“婚俗中的某些形式依然附带社会作用,而当代年轻人逐步淡化婚礼的物质意义,更看重的是情感意义、社会意义。”
发展:破立并举,从婚俗改革到婚育友好型城市建设
近年来,广州市妇联不断优化青年婚恋交友环境,强化青年婚育服务供给,解决青年婚育交友“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婚育友好型城市建设。
市妇联在线上开设家教家风宣传专栏,发布相关故事报道,开展线上幸福分享活动;线下推出相亲角,为单身人群提供面对面交流场所;搭建“花城人家”公益婚恋交友平台,推出“花城有爱•与你同在”广州市妇联百场交友联谊系列活动;开展羊城父母学堂,推出公益婚恋大讲堂;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注重发挥志愿者婚恋导师、公益红娘作用,推动婚姻家庭辅导进家庭、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进企业活动。
广州市妇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婚俗改革,推动从‘为爱减负’到‘为幸福加分’的转变,让广州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婚恋之城、婚育之城、幸福之城”。
从“三转一响”到集体婚礼,从系统性的婚俗改革到婚育友好型城市建设,婚礼不再是一场财富的炫耀,而真正成为爱情与责任的庄严承诺。婚姻不再是两个家庭的重组,而是“小家庭”与“大社会”的同频共振。这种变革,正悄然重塑着这座千年商都的新时代婚俗文化,也让羊城的浪漫故事有了更加深厚的时代内涵。(文/图 穗妇宣)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