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大湾区首个!中非经贸大湾区国际商务中心正式启用
2025-10-15 17:33:29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傅细明 责编:王悦阳

  10月14日,中非经贸大湾区国际商务中心在广州南沙举行揭牌仪式,宣告大湾区首个中非经贸合作平台正式启用。中国-马达加斯加(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中心也于同场举办了入驻仪式,成为该平台启用后首个进驻的非洲国家专属经贸机构。多位来自中非两地的政商界嘉宾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中非经贸合作“新枢纽”的诞生。

大湾区首个!中非经贸大湾区国际商务中心正式启用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1015165744_1405_92

中非经贸大湾区国际商务中心在广州南沙举行揭牌仪

  “一站式”服务中非经贸,马达加斯加“抢鲜”入驻

  作为南沙区政府联合北京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合作打造的“一站式”实体化运营服务平台,中非经贸大湾区国际商务中心选址明珠湾灵山岛尖,不仅提供商务办公、贸易洽谈、信息互通、教育和文化交流的物理空间,也整合政策咨询、法律支持、供应链对接等全链条服务。

  “中非经贸早已告别单一贸易阶段,进入‘产业联动、互利共赢’的新时期。”北京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仪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便捷的物流网络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已成为连接中非、服务中非的“黄金纽带”。基金会将携手南沙区政府对接更多非洲国家经贸合作机会,力争将该中心打造成中非经贸合作的“新标杆”。

大湾区首个!中非经贸大湾区国际商务中心正式启用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1015165957_1409_92

中国-马达加斯加(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中心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中国-马达加斯加(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中心入驻仪式。这也是中非经贸大湾区国际商务中心正式启用后首个入驻的非洲经贸机构。

  “中国早已成为马达加斯加最重要的发展伙伴之一。”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让·路易·罗班松(Jean Louis Robinson)表示,此次经贸合作中心的落地正是中非两地将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关键一步。马达加斯加期待与中方重点推动农业、矿业、新能源、智慧港口和基础设施领域的联合投资,尤其在农业领域希望能继续借助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助力马达加斯加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愿景。

  “南沙蓝图”正式落地,服务全球共促繁荣

  从今年6月南沙区政府与北京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到10月商务中心正式启用,短短四个月时间,中非经贸合作的“南沙蓝图”便转化为现实。

  “这是双方务实合作结出的第一颗硕果。”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孙勇表示,接下来南沙将以该中心为起点,将这里打造为中非商贸资源的“引力场”、产业协同的“新高地”与友谊利益的“联结器”,通过定期举办投资咨询、商务论坛、企业沙龙和经贸博览会,吸引更多非洲商务代表进驻,让南沙成为非洲商品进入中国、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的首选门户。

  据了解,在国家发改委指导下,南沙正加快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已与5家非洲境外经贸园区、6家涉非商协会、3家非洲海外投促机构及5家驻华使领馆建立了紧密联系,网络覆盖15个非洲国家和地区,并已举办了肯尼亚、坦桑尼亚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投资与贸易交流活动。

  得天独厚的区位与政策优势,更让南沙成为非洲国家合作的“优选地”。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综合性枢纽港,南沙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050万标箱,位列全球第九,外贸航线通达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10多个港口,可实现货物“快速链接全球”。当前南沙正加快构建“8+2+3”现代化产业体系,集聚了广汽丰田、中船、广州海洋实验室等一批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也为中非产业合作提供广阔空间。与此同时,南沙作为联合国“全球最宜居住城区奖”金奖城市,拥有美丽海岸线、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邮轮母港等顶级滨海文旅体配套,为中外客商提供宜居宜业的环境。

  让·路易·罗班松表示,南沙以其覆盖非洲的25条航线物流网络和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为构建“非洲需求—中国加工—南沙销售”的全链条体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相信,这里不仅将是“中国的南沙”,更将成为服务全球、共促繁荣的“世界的南沙”。(文/图 南宣)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