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用来关闭阀门的扳手、这是用来堵塞微小漏气孔的木楔。”在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广大二巷的环卫驿站,环卫工人何泽富一一介绍着柜子里的工具。这里不仅是他们休憩的驿站,更是越秀区首个“两站一单元”微型燃气应急点。从今年3月起,这个看似普通的角落,悄然成为城市燃气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以前,环卫工人只负责保洁,现在他们也成了燃气安全的“吹哨人”,这正是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燃气安全治理的创新举措之一。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越秀区以“两站一单元”为抓手,将燃气安全融入城市肌理,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提升安全治理能力、构建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提供了实践样本。
小驿站变身“前哨站”,环卫工人成了安全“移动哨”
在北京街环卫驿站,一个高约1.8米的燃气应急装备柜格外醒目。柜内整齐摆放着管钳、扳手、十字镐、堵漏木楔等十余种应急工具,墙上张贴着燃气设施分布图和应急处置流程图,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何泽富介绍燃气微型应急点
“我们每天在路上工作,对街巷情况最熟悉,如果发现燃气泄漏,能赶在燃气抢险队伍到来之前,先协助处置。”何泽富说,自从今年3月参加了燃气应急培训后,他和同事们对燃气安全的敏感度大大提高。
这种“移动哨点”机制的建立,源于越秀区对城市安全风险的精准研判。作为广州的老城区,越秀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燃气管道运行时间长,燃气用户类型复杂,安全监管压力大。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应急响应难题?越秀区将目光投向了遍布街巷的环卫驿站。
“环卫工人遍布大街小巷,作业时间长、覆盖面广,是城市治理中最前沿的‘感知细胞’。”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燃气管理科负责人介绍,通过将微型燃气应急点嵌入环卫驿站,并联合燃气企业对环卫工人开展专业培训,让他们掌握初期险情识别、关阀控险、疏散人群等基本技能,实现“平时是保洁员,急时是应急员”的目的。
目前,越秀区已在全区18条街道建成384个微型燃气应急点,覆盖社区微型消防站、环卫驿站和最小应急单元,形成“两站一单元”(社区微型消防站、环卫驿站和最小应急单元)联动机制。这些“微站点”不仅配备标准化应急装备,还建立了与专业抢险队伍的联动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为专业处置赢得宝贵时间。
宣教点搭建“大平台”,社会共治提升安全韧性
在白云街嘉骏苑小区楼下,一处公房被改造成越秀区燃气安全宣教点。10月21日,燃气应急抢险队伍的队员正在这里针对燃气安全开展培训。刚刚上完课的白云街环卫站环卫工人赵志高说:“受过专业培训后,我知道闻到燃气味要先确认自身的安全,然后联系燃气抢险队伍。”

燃气应急抢险队伍的队员开展培训
这个设在居民区内的宣教点,虽面积不大,却功能齐全:点内设置有培训教育区、燃气常用产品展示区、燃气安全知识宣传栏、燃气应急抢险装备展示区等,旨在通过知识讲解、实地观摩、互动体验等形式,构建燃气知识宣教平台,帮助培训人员更加直观地认识燃气设备、掌握安全用气知识,有助于参训人员夯实燃气知识基础、强化安全用气意识。
“这个燃气安全宣教点不仅是从业人员培训基地,也是市民学习安全知识的重要平台。”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燃气管理科负责人介绍,该点同时也是越秀区瓶装燃气抢险点。现在,燃气抢险队伍安排专职人员在这里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接到燃气突发事件后,抢险队能第一时间出动,有效保障瓶装气应急响应和抢险处置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从燃气基础知识到配送操作规范,从安检标准到应急处置,每个环节都要反复演练。”广州市喜燃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俊表示,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培训,燃气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持续提升,成为安全用气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燃气应急抢险队伍的队员讲解燃气设备
这种安全传导机制,正是越秀区推动燃气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一环,通过宣教点的集中培训与入户宣传的分散渗透,燃气安全知识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形成良好氛围。
从一名环卫工人的“多看一眼”,到一个街道的“应急一点”,再到全区384个点位的“联网成片”,越秀区通过“两站一单元”机制,将专业力量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安全共同体。
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文/图 成广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