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从“简易桶点”到“打卡点” 广州垃圾分类投放点“成长记”
2025-10-22 18:09:41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傅细明 责编:王悦阳

  2019年之前,广州不少社区的垃圾桶设于住宅楼楼道内。“楼道设桶”虽然便利了居民就近投放垃圾,但也带来了楼道脏乱、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彼时的广州,仍受困于“垃圾围城”,居民在楼道投放的垃圾大多未分类,加重了广州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压力。

  2019年7月起,广州宣布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措施。“楼道撤桶”是全面落实垃圾分类的关键步骤。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设于住宅楼楼道多年的垃圾桶,不足半年纷纷转移至楼下;住宅楼的楼内环境因“楼道撤桶”而迅速提升。但不少投放在转移至楼下时,仍然只是简易桶点。

从“简易桶点”到“打卡点” 广州垃圾分类投放点“成长记”_fororder_图片4

2019年,“楼道撤桶”后设于广州一小区一楼的简易投放点

  在广州城管的指导下,分类投放点在外形和功能上持续优化。不少广州市民养成了“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的习惯。因垃圾分类制度得到落实,广州在“楼道撤桶”实施两年后的2021年,便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垃圾围城”问题得到破解。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函。绿色、文明等理念,在十五运会和残奥会筹备期间被贯彻落实。广州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持续提升优化,不少投放点如今已成为所在小区、社区的“打卡点”,见证着垃圾分类这一文明举措在居民间的养成。

从“简易桶点”到“打卡点” 广州垃圾分类投放点“成长记”_fororder_图片5

2020年,垃圾分类投放点样式

  民生科技文化协同赋能,投放点品质焕新升级

  越秀区黄花岗街淘金家园小区C区出入口的垃圾分类投放点,经升级改造后焕然一新。物业经理朱涛介绍:“2019年‘楼道撤桶’时,投放点功能简陋、布局分散,居民体验差且分类准确率不足;后来小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居民意见,将其升级为箱房式投放点。”

  如今投放点外墙设有“小分宝”吉祥物,配备通风除臭设施、带雨棚通道,种有适配绿美环境的围蔽绿植,新增智能可回收物收集箱,鼓励居民“能卖拿去卖”以便废弃物循环利用。

从“简易桶点”到“打卡点” 广州垃圾分类投放点“成长记”_fororder_图片6

越秀区黄花岗街淘金家园小区箱房式垃圾分类投放

  位于海珠区沙园街道广船社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经升级改造后成效显著。沙园街道环监所工作人员林燕玉介绍:“2019年‘楼道撤桶’后,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投放点‘从有到优’。”

  社区投放点从最初的两只简陋垃圾桶,升级为半箱房桶点。2025年又改造为全箱房投放点,不仅整合投放与暂存区域,解决漏雨的旧问题,还配备消毒、排气设施及洗手池。同时外观采用黄色外墙搭配船舶图案融入社区环境。居民陈妙仪表示:“升级后的投放点设施更齐全,让居民更愿意支持垃圾分类。”

  位于荔湾区昌华街道西关大屋社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是一座模仿岭南建筑风格外观的箱房式投放点。仿古的箱房外壳,内嵌具有感应式开启功能的垃圾分类投放口。居民只需在投放口前轻挥一下手,便能开启投放口分类投放垃圾。“除了感应式开口,箱房内还安装消毒以及排气设施。”昌华街环卫站工作人员黄佩珍介绍,投放点虽然有着仿古的外表,内里却充满着智能元素。

  “智能装备进社区,我们感受到老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新活力。”西关大屋社区居民罗铁强表示,社区原有的投放点不仅需要居民“手脚并用”才能开启,且外形体现不出西关元素。如今的投放点的“古今融合”,让居民真切感受到“新时尚”。

从“简易桶点”到“打卡点” 广州垃圾分类投放点“成长记”_fororder_图片8

荔湾区昌华街道西关大屋社区升级改造后的箱房式垃圾分类投放点

  紧邻十五运会开幕式举办地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天河区黄村街道中海康城小区,在赛事临近之际,既洋溢喜庆氛围,也因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增添时尚活力。康城社区居委会主任吴绚介绍:“原有投放点是脚踩开关式,老人小孩使用不便。”为此社区一方面优化原有投放点管养,另一方面加强对居民分类宣讲。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小区一处投放点获评为广州市生活垃圾“星级投放点”。该投放点今年更升级为天河首批全息投影控制开关投放点,居民点选投影上的垃圾类别即可开启对应投放口,既解决投放不便的问题,还能引导居民确认分类正确性。投放点电子屏还可切换垃圾分类或体育相关的宣传内容,强化宣传教育。区别于传统的脚踩手掀和感应开口,投影开口助力明确垃圾类别,电子屏宣传也能提居民投放垃圾需要分类。

  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及品质提升工作

  自2019年落实“楼道撤桶”以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持续推动全市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品质提升工作。

  据悉,从2019年至今,广州城管积极指导广州各区、各镇街、各社区按照地面硬底化、雨棚、标识牌、灯光、洗手池等“五要素”标准,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截至2025年10月,6年间全广州已创建1.55万个标准化垃圾分类投放点。

从“简易桶点”到“打卡点” 广州垃圾分类投放点“成长记”_fororder_图片9

垃圾分类志愿者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在满足市民投放需求的同时,广州城管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点“从有到优”工作。鼓励各区、各镇街、各社区在投放点设置时做到选址、建设、功能品质化;在保洁、作业、分类成效方面做到精细化;在作业人员岗前培训、上岗服务、投放指导方面做到精心化。按照品质化、精细化、精心化的原则,自2020年以来广州城管推动各区、各镇街、各社区分批建设3000个“星级投放点”,让“星级投放点”起到宣传、督导、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所有投放点整体提升,以良好的投放环境促进市民分类投放习惯的养成。除了“星级投放点”,广州城管近年来还以“环境友好、投放友好、作业友好”的原则,将2500余个投放点升级为箱房式投放点,让市民分类投放垃圾时免受日晒雨淋之苦,提升暂存垃圾的密闭性,让投放点与社区周边环境融合。

  据了解,广州城管后续还将继续指导广州各区、各镇街、各社区做好定人、定岗、定责和巡回保洁的“三定一巡”制度,创造更干净便捷舒适的投放环境,增强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获得感、幸福感。(文/图 成广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