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湾区行_fororder_湾区行_副本
首页 > 广东频道 > 广东要闻> 正文

听龙舟故事 看技艺传承

2020-06-24 09:32:43 来源:新华网 责编:张琳瑞

  新华网广州6月24日电(李幸子)“叮叮……当当……”,师傅们敲击着船身,固定住船板。漫天飞舞的木屑味扑鼻而来,几位师傅正对一条尚未完工的龙舟进行打装船板工序。

听龙舟故事 看技艺传承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是龙舟之乡,这里的龙舟制作已有百年历史。2008年,中堂龙舟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堂斗朗霍沃标龙船厂负责人霍沃标仍坚守着上一辈人留下来的传统技艺,纯手工制作龙舟。图为霍沃标(左一)和队友们一起做龙舟。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听龙舟故事 看技艺传承

  1972年,17岁的霍沃标高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学习龙舟制作。几十年的锤炼和摸索让霍沃标练就了娴熟的技巧,“龙舟以杉木为料,重量轻,吃水浅,舟速快,龙舟用料尺寸等数据全凭老师傅经验和记忆,6人制作一条龙舟,起码需要8天左右的时间。”图为多年来龙舟尺寸等数据记录册。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听龙舟故事 看技艺传承

  中堂龙舟制作的流程较为复杂,首选要选“龙骨”,选取笔直的大杉树做底骨,然后要选底骨、起底、起水、做大旁、做横挡、做坐板、安龙肠、上桐油灰、刨光、涂清漆等。图为师傅用钉子固定龙舟船身。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听龙舟故事 看技艺传承

  霍沃标说:“以前我爸爸做龙舟,底型是蝴蝶形状,两边对称。到我这里,我创新了,我把它反转过来,底是尖的,这样龙舟划起来会更快。”图为师傅制作特定胶料封住龙舟镶嵌缝隙。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听龙舟故事 看技艺传承

  划龙舟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民俗,龙舟制作技艺不仅具有工艺价值,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和民俗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乡土风情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加之龙舟制作工艺复杂,目前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日益减少。图为师傅封住龙舟镶嵌缝隙。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听龙舟故事 看技艺传承

  “家族以做船、做龙舟为生计,到我已经第六代了。现在订单很少,学徒老年化,我已经70岁了。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很多龙舟厂都关门了,一家人现在就剩我一个人在坚持做。” 霍沃标说。图为霍沃标雕刻龙头。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听龙舟故事 看技艺传承

  他们还延续着老一辈的传统,老工具、老技艺,龙船厂的几名师傅的平均年龄已年过半百,不少龙舟师傅转行另谋生计。中堂龙舟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冯沛朝就是其中一个。图为龙舟招景活动。(资料图)新华网 伍嘉炜 摄

听龙舟故事 看技艺传承

  冯沛朝出生在“造船世家”,其父冯怀女是国家级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人。冯沛朝从小得授于父亲精湛的龙舟制作技艺。由于没有龙舟订单,他离开了造船厂,但他的转型之路并没有离开龙舟。图为冯沛朝在木板上画好标记。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听龙舟故事 看技艺传承

  “今年小龙舟制作并未受疫情影响,订单一直稳定,随着端午临近,小龙舟的订单越来越多,能保持一周一个。”冯沛朝说。图为小龙舟工艺成品。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听龙舟故事 看技艺传承

  2010年,冯沛朝开始尝试制作小型龙舟工艺品,制作小龙舟的程序与大龙舟一样,小龙舟等比缩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多年来,他制作的小龙舟工艺品共计500余条,产品甚至远销国外。图为冯沛朝用机器切割木板。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听龙舟故事 看技艺传承

  “刚开始做小龙舟时做得不好,自己也不喜欢,后来我开始思考怎样做得更好看,小龙舟是做给人家看的,不是用来划的,要更好看些。” 冯沛朝说。图为制作小龙舟工艺品的主要工具。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听龙舟故事 看技艺传承

  目前,广东东莞市中堂镇政府积极扶持与保护龙舟制作技艺,鼓励传承人收徒,以老带新,积极鼓励传承人进行文创推广和宣传活动,把中堂特有的龙舟制作技艺保留下来。图为冯沛朝制作小龙舟。新华网 李相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