潖江曲艺团传承粤剧经典
“小龙女书嘱杨郎,珍重万千……”3月31日晚,《杨过与小龙女绝情谷相遇》的粤剧唱段缓缓从佛冈县文化馆二楼传出,伴随着锣鼓、二胡、扬琴等乐器的清脆铿锵的声音,在雨后的夜晚显得十分的清脆动听。这是佛冈县民间团体——潖江曲艺团(以下简称曲艺团)的例行排练场景。
从2012年5月成立至今,潖江曲艺团走过了5个春秋。如今,曲艺团办得越来越有声有色。这个业余粤剧团从“私伙局”开始,自筹资金、排练自编剧本、免费演出,越“玩”越大。
曲艺团目前已经发展到30人,大部分人都为退休人员,还有商人、老师、公务员等。据了解,在2015年举办的“广东省第八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曲艺团的现代剧《拉良配》荣获戏剧类银奖。作为“送戏下乡”的主力军,曲艺团每年完成政府下发的“送戏下乡”任务至少15场,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发展维艰,曾遭驱赶
“佛冈是有粤剧传统的,作为四大剧种之一,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丢弃!”3月31日晚,在排练现场,曲艺团团长黄梦权向记者讲述了曲艺团的发展史
2012年5月,以粤剧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潖江曲艺团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能后继无人,想到这个我各方面联络爱好戏剧的人,自费发起成立这个无经费的业余粤剧团。”黄梦权说。
当时,“私伙局”只有15人,活动条件也十分简陋,仅有的几件乐器都是团员从家里搬来的,团员以每月上交20元会费维持团内日常活动。当时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排练活动场地。
“刚开始,我们动员商店老板给我们提供场地表演排练,但是搬运物资、迁就商家时间让我们身心俱疲。合作的老板换了一个又一个,我们的场地也换了一个又一个。”黄梦权表示,由于没有场地练习,曲艺团曾在公共地方排练,因为噪音问题被周边市民投诉,甚至还被警察驱赶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们现在有固定场地安心多了。”黄梦权说。
2014年,在佛冈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县文化馆二楼成为曲艺团活动场地。目前,每周一、五晚上成为团内活动日,不少住在附近的居民都会来欣赏他们的粤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