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湾区行_fororder_湾区行_副本

《脊梁》即将播出著名导演金韬揭秘拍摄故事

2017-04-28 09:52:45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陈伟赞 责编:董健雄

  剧中查办的贪腐案例都有现实原型

  记者:分析研究中纪委查办的大要案,是要从现实反腐案例中取材吗?

  金韬:对。比如第一集里刘韶峰因为案件线索被揭露,被纪委带走调查,他的原型就是一位在会议期间被带走调查的领导干部。

  记者:拍摄前与纪检机关一线办案人员座谈交流30多次,主要聊些啥?

  金韬:拿到剧本后,为了进一步改编,我在6个月时间里采访了近百位纪检系统工作人员,既有一些省、市委领导,也有乡镇最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

  由于拍摄地在广东,我们相继去了有关地市纪检监察机关。坐下来,不说套话,就请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谈党情、政情,请纪委工作人员给讲办案流程和真实感受,谈十八大前后反腐的变化,办案中遇到的困惑。特别是在筹拍阶段,我们的演员深入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一线,体验生活。他们讲了好多故事,还有很多经典的语言和细节,我都写进了剧本。

  我还问他们,跟调查对象谈话,有的认识多年,他悔恨得哭了,你是什么感受?有的是领导干部,你一个科级干部,谈话中对方摆一摆架子,你怎么办?对这些问题,他们回答得特别生动,我也给写进了剧本里。

  除了这些,还会谈到他们的责任和担当,特别是纪委在严格执行党纪的同时,在办案中一些人性化的措施和做法,经常听得我们热泪盈眶。

  真实的纪检干部并不是“铁石心肠”

  记者:什么事让你“热泪盈眶”?

  金韬:有纪检工作人员谈到,在一个案件中,谈话对象一直不配合,4个月不开口。挨到元旦,工作人员陪着他“跨年”。这时,被调查的官员突然说起他女儿学习很好,考到海外一所名校读研究生,他被调查了,担心女儿的学习问题。工作人员当即研究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记者:跟纪检工作人员的接触下来,觉得他们和你印象中不太一样?

  金韬:对。在我们以往印象中,纪检干部都是“铁石心肠”,一个个都板着脸,冷若冰霜,好像整天都在抓贪官,不近人情,甚至可能连朋友都很少。但接触后发现根本不是这样,他们也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爱有恨、有情有义,执纪的刚性和人性的柔性,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对工作对象的人文关怀都体现在他们身上。

  记者:所以《脊梁》中表现的党政机关干部,尤其是纪检干部,会颠覆大家的刻板印象?

  金韬:我们希望通过《脊梁》能够达到“正曲直”、“讲大义”、“道真情”、“扬正气”的效果。什么是“正曲直”?以前我们老听传言说,被纪委带去调查之后,就用大灯照着,十天二十天不让睡觉,甚至还会体罚虐待。但这次,我们实地采访发现,这些传言纯属瞎编胡造,其实纪委约谈调查都是有严格的规范流程的,是依纪依规开展的,对被审查的人是以同志相称的,是用党章教育他们重新燃起激情燃烧的岁月,主动向组织讲清自己的问题。纪委的工作点,对工作人员要求也很严格,一切审查工作都是在组织的严格监督下开展的,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点实地采访了解到的,包括剧里呈现纪委干部对涉及贪腐官员谈话,也都是在工作点进行的实景拍摄。

  多次审查和修改是完善和提升

  记者:纪检干部到剧组“跟拍”,发挥什么作用?

  金韬:十八大之后,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工作提出很多新要求,广东是《脊梁》的主拍摄地,期间还到北京、上海、新疆以及境外取景,我们在拍摄涉及纪委执纪审查的过程中,纪委的同志主要是从专业的层面给提出一些建议。在一些关键场次,还会安排纪检干部来拍摄现场,对我们的动作、语言、现场布景进行指导。

  比如我们在纪委的工作点拍接受调查的场面,有一个市纪委书记就亲自来到现场,按照纪检监察工作的规程和纪律,给我们指导和建议,甚至给李幼斌规范台词。

  我们拍摄的省、市委机关有不少都在某市取景。该市纪委书记就好几次去现场跟剧组工作人员研究:办公室的景怎么设置才合乎规定,办公室设计超不超标,包括在拍摄中使用的车辆是不是违反十八大后的公车使用规定。

  我在剧中串演一个商人的角色,为这个,有一个市纪委书记专门给我讲十八大之后新型政商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商人该怎么跟政府打交道。

  记者:像反腐剧这种“敏感题材”,是不是从拍摄到审查,都格外严?

  金韬:这部剧涉及不同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审查把关。现在回头看,这些审查和修改不是限制,反而是完善和提升。比如剧里有位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在儿子战死沙场后,收留了两个公安干警遗孤,后来走向贪腐。他一面对孩子、下属谆谆教导,一面开始贪腐,成为“双面人”。在审查过程中,虽然有不同意见,我们做了很多沟通和剪辑,但还是基本保留了这个人物角色在剧中的价值和作用,也保持了他的艺术个性,反而人物形象更统一完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