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顶层制度设计推促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

国际在线广东频道消息: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新一轮广州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蓝图,优先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等一系列法规、规范性文件出台,引发蝴蝶效应,地方政府围绕“图书馆之城”规划,在设施网络覆盖体系,产品服务供给体系,人才、资金、技术保障体系,组织支撑体系,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出台相关制度,全面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广州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条例》颁布,界定责任与义务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规范和发展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2012年广州市启动了的立法工作,2015年5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它的出台标志着广州公共图书馆事业步入了法治化治理轨道。《条例》以建设“图书馆之城”为目标,首次在地方图书馆立法中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纸质信息资源总藏量和年新增纸质信息资源的人均指标,界定了各级政府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明确了各级公共图书馆在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责。为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和设施建设提供了尚方宝剑,也为各级政府完成图书馆之城绩效考核任务戴上紧箍咒。
《规划》出台,设定目标和时限
广州市以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为战略目标,按照“设施齐全、布局合理、资源共享、服务高效”的要求,因地制宜,统筹谋划 “图书馆之城”建设。2015年12月,《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经广州市政府审议通过。《规划》列出了广州市建设“图书馆之城”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提出了四大保障计划、六大支撑机制、十六个服务项目。《规划》对标香港和新加坡,对广州公共图书事业做出了整体设计,计划到2020年,实现每8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人均拥有3册藏书;建成以市级馆为中心馆,区级馆为区域总馆,街镇图书馆为分馆,数字图书馆、自助图书馆、流动图书车为延伸,民办图书馆、行业图书馆为补充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意见》实施,细化内容和路径
2016年5月,广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广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穗办〔2016〕18号),从完善设施网络、提升服务效能、优化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明确了加快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具体内容,并在组织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按照《意见》要求,广州市扎实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试点被列入广州全面深化改革2016年度要点工作。2016年5月印发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启动了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一个资源、人员、服务高度整合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并计划在试点结束后总结经验向全市推广。2017年2月,制定下发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剔除规定》,下一步拟制定下发《《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等一系例规范性文化,进一步规范图书馆行业有关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