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湾区行_fororder_湾区行_副本
首页 > 广东频道 > 文旅> 正文

顶厝村抢抓契机精准扶贫 发展绿色旅游经济

2017-06-26 17:02:26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陈伟赞 责编:董健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旅游采风宣传活动现场。(摄影 陈伟深)

  红色旅游资源

  革命老区。1925年7月,当年的饶平县农会长林琮璜到石壁搞农民运动,队伍迅速扩至50多人,遂于1926年在东厝祠建立石壁农民协会。农会给每个会员一枚会章,扛起红色犁旗,提出“打土豪,分田地,一切权利归于农会”的革命口号。1934年县委派工作组到石壁进行活动,后由林炳泰、林猪古等先烈建立顶厝赤卫队,工作组建立顶厝党小组。现有刺竹坑红军洞与牛头契根据地就此由来,当年国民党坐探谢汉潮便是被抓到刺竹坑石洞禁闭的。

  革命先烈。林炳泰,由林琮璜会长教育培养的革命骨干,经推选,任农会主席,建立顶厝赤卫队,后由国民党杨驹部纠合凤凰地主民团进剿石壁乡被捕杀。林猪古,顶厝赤卫队队长,参加袭击乌石山地主詹显、燕坑地主黄回和黄龙士斗争,同林炳泰一起被杨驹部追捕,转往福建,后被敌军杀于饶城。林西符,中共党员,与林炳泰、林猪古共同为顶厝革命工作不懈努力而牺牲。

  历史旅游资源

  百花洞。顶厝村傍山而驻,后山甚高,相传山中有一处石洞,洞里居住着一位公主,一到季节洞口有上百种鲜花盛开,故而得名百花洞,此山后人便称百花山。村内世世辈辈将此故事流传下来,后有好事者去寻找石洞,发现确实有该石洞,洞外平地宽敞,有石桌、石凳、石马槽等生活工具,边上还存在一些野生藠头菜等。

  将军陂。该故事起源于清末民国初,顶厝村村民曾大力,因天赋异禀,力大无穷,朝廷得知便想将此人招为将军以重用。但因此人饭量惊人,一餐饭饭量足足可供常人个把月,他父亲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便出了一计要把曾大力埋到井里,骗他下井后往下面扔石头,将井口堵得严严实实,因其力大,三四日后才见压石逐渐沉下去。之后朝廷到村里封赏,得知已死去,无功而返,后人为了纪念曾大力,便将此陂命名为将军陂。

  林一铭石刻。村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几个人高,倍感突兀又觉浑然天成,与边上的石拱桥相映成趣。村里有一读书人,学时身有鸿鹄之志,于石上镌刻几行字以自勉。之后上京赶考中进士,人称进士爷林一铭,石刻也因后人加以保护流传下来。

  千年古榕树。顶厝村现有古榕树四棵,分为小叶红榕一棵,小叶榕三棵。榕树树龄至今无人知晓,只知道在这里开村时就已经存在。树头大约须三四个成年人环抱,整体呈蘑菇状,枝叶茂盛,树枝挂满寄生植物,可入药。2016年年中,潮州市市委书记李水华到村实地调研,明确指出须尽最大能力保护好四棵古榕树,尤其是小叶红榕,品种珍贵,存世稀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