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湾区行_fororder_湾区行_副本

穗助力扶贫攻坚 创建全国慈善之城

2017-07-04 10:35:25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陈伟赞 责编:董健雄

  今年,广州市开展2017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与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同部署、同推进,通过扶贫济困日活动,推动“慈善为民”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激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创建全国“慈善之城”的热情,不断向“慈善之城”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8年筹集慈善款物超27亿元

  今年6月底,广州塔内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慈善马拉松”。这场由广州市海珠区慈善会、广州市慈善会举办的“慈善垂马天梯赛”活动,结合“6·30”广东扶贫济困日的数字寓意,按选手每人每个阶梯6.3元进行配捐,所有选手完成一层可成功配捐2.9万元,完成35层总共可获得配捐102万元。

  今年是我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两年巩固”的第二年,也是全面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的开局之年。2017广州市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共筹集款物首次突破5亿元,达5.4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上个月以来,广州通过召开动员会等部署今年的扶贫济困活动。各区纷纷响应,其中,从化区举行了2017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暨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天河区举行了2017广州市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活动推介会;南沙区组织召开2017年慈善和扶贫筹款工作协调动员大会等,越秀、海珠等区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

  广州还通过召开爱心人士座谈会、发起《倡议书》等方式,发动各行各业参与扶贫攻坚。广州市慈善会专门设立了“我为广东脱贫攻坚献爱心”慈善项目和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主题慈善项目,发动全市力量共同助力扶贫攻坚。

  自2010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开展以来,广州市开展了扶贫济困日、慈善项目推介会、“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系列等形式多样的慈善募捐活动,2010—2017年共筹集款物约27.2亿元,其中2016年,广州市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系列共筹集款物4.85亿元,全部用于全省及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清远市贫困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和广州市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惠及民生的慈善项目。

  围绕十大目标精准发力

  去年底,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排名,广州位列第四,在广东全省排名第一。今年,广州为建设“慈善之城”定下十个目标,全面提升城市慈善发展水平。

  广州将在今年建设一个集体验、筹款、展示、孵化、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化慈善地标。并且,在城市重点公共广场、公园、旅游观光景点等,建成不少于200个公众参与度高的慈善广场、打造十个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慈善组织及50个品牌慈善项目。

  另外,在善款捐赠目标方面,今年的年度捐赠总额占全市GDP总额不低于0.08%,捐赠年增长率不低于5%。在义工和社会组织发展方面,注册义工占城镇常住人口比例达15%以上,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不少于8.5个,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占经济活动人口比重不少于2.5%。除此之外,目标还包括慈善活动数年均增长率达10%,慈善信息公开达标率100%。

  “慈善是城市发展的灯塔,是城市价值的领航者。”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说,广州创建慈善之城的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的内涵和品质。

  为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创建“慈善之城”活动,共享“慈善之城”创建成果,今年广州将制定五项慈善政策法规、完善七大慈善活动平台、实施六个慈善服务计划、推出六个慈善文化标志,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由广州市慈善会主办的第三届广州市福彩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将评选20个推动“慈善之城”创建的优秀社会公益慈善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20万元资助金;广州已在6月底启动肺癌高危人群筛查试点项目,该项目投入将超过800万元,率先在广州市越秀区开展,惠及12万人。

  观点

  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

  慈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南方日报:您怎样看待广州建设“慈善之城”的做法?

  彭建梅:慈善是确保现代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慈善事业体现一个城市的品位、博爱和内在价值,一个好的城市、一个伟大的城市,一定是一个慈善的城市。2017年,广州率先启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计划,并将十大慈善指标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启善的指引,凝聚爱的力量,意义深远、善莫大焉。

  南方日报:您认为创建慈善之城关键要做好哪些方面?

  彭建梅:最核心和关键的是要有善政。好的慈善政策,就是要回到“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发展大道上来。广州市自2012年开始,已经出台系列改革的政策,从慈善资源开放、慈善组织培育发展到行业自律监督、社会广泛动员参与等全方位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了广州市的慈善生态,也为广州慈善进入法治时代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在善政的鼓励和指引下,可以期待更多“善商”涌现。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将慈善公益作为使命,以回报社会为己任。如果企业和企业家们拥有更多社会使命,商业可以在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成为推动社会起步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南方日报记者 王聪 通讯员 印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