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湾区行_fororder_湾区行_副本
首页 > 广东频道 > 文旅> 正文

精准提炼广东美术“其命惟新”历史经验

2017-07-17 09:18:22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陈伟赞 责编:董健雄

  原标题:一次重温经典的“视觉盛宴”

  14日,“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北京开幕,引发了京城美术界的高度关注。在随后举办的大展学术研讨会上,京城著名美术理论家薛永年、刘曦林、陈履生、王仲、尚辉、王镛、李一等相继发言,纵论对大展的观感以及对广东美术研究的心得。

  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用“硕果累累、丰富多彩、美不胜收”12个字形容大展,他认为,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对研究美术史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能借此展开系统、深入、全面的学术研究。

  谈策划

  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必看的展览

  “中国美术馆用几乎全部展厅展示一个地域的美术,规模几乎是空前的。”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认为,本次展览的学术梳理非常清晰,使得观众能够很好地了解广东百年艺术发展历程。“无论是展出规模,还是作品水准,均堪称大展。”

  “如此全面、客观、辩证、集中地看到广东美术百年的全貌,这还是第一次。”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认为,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一次高质量的大展,策划非常精心、周密,理论准备也很充分。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王平等专家不约而同用一场“视觉盛宴”形容大展。

  “大展带给我们对‘经典’的特殊体验,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中国百年美术的特殊版本,是研究者、欣赏者前面的一座富矿,很丰富。”丁宁说。

  “大展重现了广东美术引领的中国美术之‘先’。”中国美协《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指出,20世纪前期岭南画派提出“折衷中西”,对比之下,海派里虽然有学习西画的传统,但并没有明确提出“中西”的概念。因此,“中西融合”在中国画史上的体现,毫无疑问最先是从广东开始的。此外,从洋画运动、新兴木刻运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美术家数度引领中国美术的“第一”。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认为,通过本次大展全面、立体、丰富的呈现,他更进一步体悟到大美术、大合力、大文化之“大”的意义。“广东在整个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不可小觑,它非常丰富,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难以想象,如果油画家里没有了李铁夫、冯钢百、罗工柳、胡一川,水彩画家里没有了王肇民,版画家里缺少了赖少其、李桦、古元,中国百年美术史该如何书写……”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给全国美术史论家送了一本大书,送了一个大课题,值得年轻的朋友们认真地读、认真地研究。”刘曦林说。

  “这个展览非常难得。不仅对于研究广东美术,而且对于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是必须要看的重要展览。”国家博物馆前副馆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履生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