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生产力加速涌向粤东西北

产业协作
凭“最高门槛”引来珠三角优势企业
产业共建的关键是将珠三角先进的生产力引向粤东西北。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多个产业共建园区均有着精准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并设立了严格的引进标准,形成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同等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
“承接产业转移不是什么都引进,我们粤东西北也要选资、选大项目、选好项目。”韶关市翁源县委常委叶有昌对记者说,翁源产业园目前主要打造新材料、电子电源、食品、物流等四个特色产业集群,均已引进优质项目。其中,新材料产业共聚集企业26家,龙头项目彤德新材料、宏源防水在各自细分市场的国内占有率均居前列,目前都已试投产,未来产值分别可达15亿元、5亿元。
广清园更是始终坚持着“清远最高投资门槛”。投资强度330万元/亩、产值1000万元/亩、税收33万元/亩——“三个数字就把很多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的企业拒之门外。”王劲说,如今,全国知名的欧派家居正在园区内打造华南最大的生产基地;金发科技、富强汽配等一批龙头企业也加速提升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扩张甚至创新在珠三角的原有业务。
梅州重点谋划建设的广梅园,同样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其中,12个智能家电项目先行进驻广梅园,龙头企业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更投资18亿元,建设智能家电生产项目、家用电器生产项目和节能厨具生产项目。这不仅促进了梅州培育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也为广州企业发展开辟了“异地战场”。
此外,在政策引导下,部分园区还重点探索“研发+生产”“总部+基地”的区域分工合作模式。
在深汕合作区,企业以“深圳总部+深汕基地”“研发+生产”模式落户,可享受深圳企业同等待遇,并同时享受省产业转移扶持政策及国家和省给予的革命老区政策。去年以来,汕尾先后引进了深圳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中山的国信通、深圳的德康威尔、海王集团、东莞的比亚迪碳纤维材料供应商宏毅公司等一批关联企业项目落户,形成产业链的整体转移。
龙川工业园则建立了“前店后厂”模式。入园企业可在珠三角地区销售、接单,在龙川建立生产基地;或把研发中心放在珠三角,销售在粤港澳地区,生产放在龙川。
只有高水平的园区,才能承接高水平的产业,才能把珠三角的优秀企业和优质产业吸引过来。今年1—6月,珠三角产业转出市推动企业落户粤东西北地区12市及惠州、江门、肇庆市的项目329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