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地市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均有提升
18日,“广东智库论坛”系列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广东社会科学中心举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发布《2017年度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指数评价研究报告》(下称“报告”)。
课题组测算得出了21个地级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指数。深圳产业转型升级指数得分最高,为942.31分,广州以729.99分位居第二,珠海和惠州分别以701.05分和682.01分位居第三和第四。前十名余下城市依次为东莞、中山、佛山、江门、肇庆、汕尾。
●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通讯员 周伟
深穗珠
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据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介绍,课题组结合新时代对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要求,通过深度剖析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结构-效益”耦合机制框架,并从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转换、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三个维度来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提炼出三大类9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从不同侧面考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
报告称,总体来看,广东21个地市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有所提升。具体而言,21个地级市中,深圳、广州、珠海3个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指数综合得分在700分以上,产业转型升级进入了相对优化的阶段,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惠州、东莞等4个城市综合得分在600分到700分之间,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初见成效,但新动能培育则尚需时日;江门、肇庆等6个城市综合得分在400分到600分之间,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阳江、潮州等8个城市综合得分低于400分,产业层次仍待提升,经济效率总体水平仍然偏低,绝大多数属于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有待增强,经济面临提速压力。
报告认为,从区域位置来看,产业转型升级指数得分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基本反映了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区域格局——以深圳、广州、珠海等珠三角核心城市为主,其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三大核心城市依托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国家级战略平台,引领着区域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与发展动能转换,促进了珠三角地区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共建、区域共荣的目标。
粤东西北部分地市
进展明显
虽然与珠三角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但粤东西北部分地市结合各自产业基础和特点,通过大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共建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且特色较为明显。
汕尾、汕头以节能减排为手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报告称,汕尾、汕头两个粤东城市,以大力发展规模工业为立足点,重点培育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继续走新型工业化和“低碳”经济道路。在继续发展原有优势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大转型升级力度;注重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低、规模效益大的项目建设;加大对优势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做大工业规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在正确处理好节能减排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方面取得成效,如汕尾、汕头在单位GDP能耗指标的排名分列第三、第四名,仅次于深圳和珠海,表明两市在治理工业污染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茂名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配套的集群化发展格局。报告称,茂名牢牢抓住我省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机遇,着力拓展石油化工产业链、着力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着力做大矿产资源加工产业,初步构建起“以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特色产业为核心,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水平,逐渐抢占了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建设成为了粤西产业强市。同时,私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私营企业投资占投资总额比重的指标得分排在全省的第二位,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河源以新一轮技术改造为主抓手,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报告称,河源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了与珠三角产业对接。河源推进了产业园区的扩能增效,以加强在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中的分工为重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资源精深加工应用为导向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得到了提升,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如河源结构优化指标得分排在第四位,仅次于深圳、惠州、东莞。
向晓梅分析称,第三梯队的六个城市(江门、肇庆、汕尾、河源、汕头、茂名)多为粤东西北城市,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突破点、以节能减排为手段、以新一轮技术改造为主抓手,有效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结构优化与提质增效方面得分较高,但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主要障碍。
她指出,第四梯队的八个城市(阳江、潮州、清远、揭阳、韶关、梅州、湛江、云浮)产业转型升级总体水平较低,创新动力明显不足,产业辐射能力不足,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主要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与资本转移,但对产业与资本转移的承接缺乏战略规划,导致产业结构以低端的传统产业为主,仍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