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菜项目让清远阳山农民在家门口实现“打工脱贫”
在阳山县青莲镇朋塘村,500亩旱地西洋菜为村民提供了110个岗位。 摄影 李剑锋
国际在线广东频道消息(记者 朱子荣 通讯员 曾妮):由广州市黄埔区对口帮扶的清远市阳山县青莲镇朋塘村,一共有62户贫困户。500亩标准化旱地西洋菜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110个家门口的工作岗位,让贫困户“出门即上岗”,人均每天务工收入达120至300元。据负责对口帮扶阳山县的广州市黄埔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西洋菜项目成了帮助当地稳定脱贫的“绿色金山”。
群峰环绕的连片山间谷地,铺满了绿油油的菜田。每隔十几分钟,自动喷灌系统就会向菜田喷水,阳光洒下来,田地上架起一座座小虹桥。这里是朋塘村500亩西洋菜生产基地,种植专供港澳的旱地西洋菜。
贫困户周芳家里有5个孩子,老大、老二在广州打工,另外三个孩子在读书。丈夫平时上山采草药,周芳在照顾孩子家庭的同时,常到蔬菜基地“打工”。仅此一项,每年可以给她带来3万元左右的收入。
朋塘村全村62户贫困户中,有18户在蔬菜基地务工。家门口的蔬菜基地,给像周芳这样无法离开家乡去城里打工的村民,创造了就地脱贫的机会。
据了解,务工收入按采摘西洋菜数量0.6元/斤计算,采摘多者每天可采摘500斤、少者200多斤,每天务工收入120至300元,在家农户可根据自身家庭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到西洋菜基地干活,农户在照顾家庭之余还能获得增收。
在村里建蔬菜基地之前,周芳家经常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丈夫靠上山采中药为生,收入十分不稳定;周芳在家里种菜养鸡,收入也很少,家里还有5个孩子要养活,还要支付学费、生活费……现在,仅在家门口蔬菜基地打工就给周芳家增收3万元/年,阳山县光伏项目分红每年也有3018元。按照人均9070元的脱贫标准,周芳一家已大步跨过“脱贫线”。
阳山县位处清远市“三连一阳”(连州、连山、连阳、阳山)地区最北端,这里的气候特别有利于发展蔬菜种植,“连州菜心”是广东人最喜欢蔬菜之一。与菜心相比,西洋菜不仅味美,经济性更强。
在朋塘村的西洋菜基地,农民采摘西洋菜时,直接摘取嫩叶,留下的菜梗再过15-20天,就会长出新叶,可以再次采摘。这意味着,西洋菜田播种一次就可以反复采摘,5-10年不用翻地、播种。
与常见的水生西洋菜不同,朋塘村种植的旱地西洋菜更鲜嫩,而且避免了水生西洋菜蚂蝗多、虫害多的缺点,大大提高了良品率和劳动生产率。“喷灌+规模化”种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回想起两年前蔬菜基地建设的过程,承包了11亩西洋菜田的村支书李全有说,当初阳山县西洋有限公司来征用土地建设基地时,大多数村民都很欢迎,有少部分不同意的,村干部挨家挨户说服。如今,这500亩蔬菜基地,每月产出25万斤蔬菜。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李全有说,500亩菜地的平整、水利建设、播种、施肥,完全由公司投入。村民根据自身经营能力,自愿承包菜田。承包户初期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而是待蔬菜收割后卖给公司,公司再扣除蔬菜的灌溉、施肥等成本,将剩余的钱支付给承包户;承包户再支付工钱给摘菜的农民。此外,公司还按照600元/亩/年支付给征地农户土地租金。
李全有算了一笔账,每亩西洋菜从种植到销售,实际上为朋塘村增加了三笔收入:第一笔是土地流转款收入,即每亩每年600元的土地租金;第二笔是村民在基地的务工收入;第三笔是承包基地种植收入,即售卖西洋菜赚得的收入。
一棵小小的旱地西洋菜,在这个流转过程中,让农业公司、承包户、征地户、摘菜工都获得了丰厚回报。驻朋塘村扶贫第一书记陈明峰说:“即便是精准脱贫攻坚期结束,扶贫工作队撤走了,这个蔬菜基地还可以长期给当地提供稳定的经济产值。”
由于扶贫成效显著,朋塘村旱地西洋菜基地项目获得清远市级科技精准脱贫示范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