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广东向“新”而行|科技赋能养老服务 开启智慧养老新篇章
2025-03-18 14:31:30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车园元 责编:王悦阳

  编者按:向新图强,以质取胜。2025年,新年伊始,“新”字如和煦春风,轻抚广东这片创新热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岭南大地处处可见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实践,处处可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国际在线广东频道特别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广东向“新”而行》,深入探访广东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卓越成效,记录传统产业的焕新之路,见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崛起之势。让我们一同感受,广东以“新”为笔,绘就一幅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未来画卷。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如何借助科技力量破解养老难题?作为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广州市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通过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广州正构建起“技术驱动、数据赋能、多方协同”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近日,广州市民政局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养老服务”主题,详细披露了本地在政策支持、技术应用、产业协同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未来规划,为全国智慧养老发展提供了“广州样本”。

  政策引领:顶层设计护航银发经济

  广州市将养老服务智能化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了“1+N”政策体系。2024年成立的“银发经济和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由市长挂帅统筹31个部门,推动跨领域协作。同步出台的《广州市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民生事业、重点产业、支撑保障三大维度提出10条具体举措,例如支持智能护理机器人研发、给予科技转化项目最高千万元补贴等。

  此外,广州以“全市一盘棋”思路推进养老服务数据标准化,建成覆盖市、区、街镇三级的为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整合3400万条涉老数据,实现服务申请、开展、结算、监管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同时极大方便了群众申办养老服务——仅今年前两个月,居家上门服务突破60万人次,站点式服务突破190万人次,老年人优待卡刷卡服务7400多万次。

  技术破局:智慧养老从“云端”到“身边”

  在越秀区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独居老人李伯的手环突然发出警报:血压异常!社区健康小屋的医生迅速联动,5分钟内上门处理。这一场景得益于广州“智能设备+平台化运营”的智慧养老生态。

广州:科技赋能养老服务,开启智慧养老新篇章_fororder_图片18

智慧社区“健康e站”体检一体机 供图 广州市民政局

  目前,广州市为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已集成多项功能:一是养老地图,一键查询老年人住址周边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机构信息快速查询、养老服务一站式办理。二是智能监护,通过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安防设备实时监控老年人生命体征和居家环境,联动“平安通”24小时紧急呼援服务,保障老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供需链接,关联匹配养老床位资源分布与养老服务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床位使用率;实施公办养老床位智能轮候,优先保障困难老年人入住需求。四是动态监管,通过政务数据的共享应用以及地图定位、影音录像、线上签名等手段,对养老服务实施全方位全流程闭环监管。

广州:科技赋能养老服务,开启智慧养老新篇章_fororder_图片19

广州市为老服务综合平台一站式门户 供图 广州市民政局

  针对“数字鸿沟”,广州打出“适老化改造+数字教育”组合拳。例如,政务服务平台“穗好办”推出老年模式,简化操作流程;养老服务设施设置“养老服务向导”,为老年人提供线下咨询求助渠道;社区开设“老年学堂”,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等,有效减少“数字鸿沟”,让老年人也能感受到科技带给生活的便利。

  产业协同:产学研共建养老新生态

  广州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研赋能”的协同模式。市民政局联合高校、企业、研究院所协同共建养老行业首家民政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围绕行业切实需求集中攻坚并取得突破性成果,产出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7项;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建设广东省老年医学与科技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推动“主动健康与免疫重建计划”落地,计划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老年生物银行和样本队列;联合北京大学研发的智能床垫,通过非接触式监测呼吸、心率,已在广州市老人院服务超3000名老人。

  企业创新亦获强力支持。某科技企业研发的防走失终端,依托北斗定位和电子围栏技术,帮助200余名认知障碍老人安全出行;护理机器人企业享受“补改投”政策,最高获千万元转化补贴。目前,广州银发经济领域企业超10000家,涵盖智能设备、健康管理、康养旅游等领域,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人才升级:护理员从“劳力型”转向“技能型”

  新技术对养老服务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州市将养老人才纳入紧缺目录,实施免费培训、技能补贴等10项激励措施。针对不同岗位定制课程,如:护理员要学习智能设备操作、远程服务交付;管理人员要掌握大数据分析、服务质量监管;家庭照护者要接受应急处理、技术调适指导。

  “护理机器人不是替代人,而是让我们更专注情感关怀。”一养老院院长表示,AI助手承担送餐、消毒等重复工作后,护理员有更多时间陪伴老人,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挑战与展望:平衡科技温度与普惠公平

广州:科技赋能养老服务,开启智慧养老新篇章_fororder_图片20

越秀区洪桥街智慧长者饭堂 供图 广州市民政局

  尽管成效显著,广州在推广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仍需破解多重难题:技术成本高、隐私安全风险、城乡差异等。对此,市民政局提出“控成本、强标准、促均衡”策略,例如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定向培养农村养老人才。

  未来,广州计划将元宇宙、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纳入智慧养老场景。部分企业已试水VR认知症干预、虚拟社区社交等项目。市民政局表示,将编制银发经济空间发展专项规划,力争“十五五”期间形成规模化、品牌化产业体系,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老年人。

  从政策创新到技术落地,从产业协同到人才升级,广州正以“新质生产力”重塑养老服务体系。这座千年商都的探索证明: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温暖夕阳的桥梁。随着更多前沿技术的融入,广州智慧养老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在这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正从愿景加速照进现实。(文 傅细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