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城市里,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从1925年南山区中山公园的建立,到如今全市公园数量突破1300个,深圳用百年时间书写了一部绿色进化论,实现了从“公园里的城市”到“全域公园城市”的华丽转身。
位于深圳南山区的中山公园
源起:中山公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1925年,中山公园在深圳这片土地上破土而出,成为深圳历史最悠久的公园。它不仅是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更是深圳公园建设的起点,标志着深圳公园建设史正式开启。中山公园初建时面积仅为1.3万平方米,园内景观相对简单,但它的出现为深圳市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公共空间,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社交的重要场所。
中山公园孙中山雕像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中山公园经历了多次修复与改造。1984年,深圳市重新划定了公园红线,成立了中山公园管理机构,为公园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8年,南山区对中山公园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开发,增加了14个景观节点,并于1999年孙中山诞辰133周年纪念日重新开园。
如今,中山公园已由最初1.3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49万平方米,园内先后建设了一批代表不同时代、不同特色和不同文化的园林景观,成为深圳城市园林百年发展历程的缩影。
发展:改革开放后的公园建设热潮
改革开放后,深圳迎来了公园建设的黄金时期。1987年,四海公园建成,它承载了改革开放以来来深建设者的奋斗记忆,成为那个时代深圳人精神风貌的象征。进入1990年代,洪湖公园的“荷展”、人民公园的“月季花展”、东湖公园的“菊花展”等特色活动,成为深圳市民周末出游的热门选择,形成了独特的“公园三部曲”。这一时期,逛公园成为一种仪式感,是周末全家出动的“大事”,公园逐渐融入深圳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莲花山公园
人才公园
2000年后,深圳公园进入“绽放期”。莲花山公园的建成,让“登高望远”成为深圳人的新习惯;深圳湾公园的开放,让“公园里看海”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人才公园的建设,充分展现了深圳“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核心理念,成为人才休闲交流的新空间;大沙河长廊以“学院之道”“城市森林”“活力水岸”三大主题,通过多样化的河岸景观设计,串联起沿岸的文化、科技、经济与生态,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项链”。这一时期,深圳公园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长,更在品质和特色上有了显著提升,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特色:深圳公园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深圳的公园各具特色,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荔枝公园以其独特的岭南园林风格,成为领略岭南园林文化的好去处;儿童公园作为全市历史最悠久的以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类公园,为孩子们提供了欢乐的天地;洪湖公园以荷花与落羽杉景观为特色,四季美景如画,深受市民喜爱;莲花山公园则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成为深圳的城市会客厅和人民的精神家园。
深圳公园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与城市整体规划和市民需求相结合,不断创新和探索。例如,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集中外园林花卉展示、文化艺术、科普教育于一体,成为大型市政公园的典范;大沙河长廊集城市景观、生态保护、水上文化和防洪安全于一体,荣获多项国际大奖;香蜜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开创了公众参与公园建设的先河。
展望:全域公园城市的未来之路
截至2024年,深圳全市公园总数已达1320个,千园之城正迈向全域公园城市。深圳用40余年时间,完成了“公园里的城市”的华丽转身。未来,深圳公园将继续朝着打造国际一流公园城市的目标迈进,以更坚实的步伐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生态科普教育,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深圳将进一步优化公园布局,完善公园功能,深化绿地开放共享,丰富公园休闲体验,更好满足市民多元化、便利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同时,深圳将持之以恒守正创新,敢闯善谋新时代发展新思路,深化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拓展合作领域,提升深圳公园国际影响力,努力打造全球公园城市典范,为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增姿添彩。
深圳公园的百年变迁,是一部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奇。从中山公园的建立到如今的千园之城,深圳公园不仅见证了城市的成长,更承载着深圳人的生活记忆和情感。未来,深圳公园将继续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让每一座公园成为承载城市梦想的诗意栖居。(文 傅岩 图 南山区城管局)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