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补贴30%!广州2025年居家适老化改造 “焕新”活动正式上线
2025-04-15 17:27:17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朱桦 责编:王悦阳

  为加力支持消费者以旧换新,促进市场消费潜力有效释放,广州市民政局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成为以旧换新活动新板块。4月15日开始,消费者通过活动平台申请领取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资格,即可到参与活动的线下企业或电商平台消费,补贴标准按照补贴范围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的30%进行补贴减免,每人累计最高补贴限额10000元,该补贴比例为本次以旧换新活动中的最高比例。消费者可在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南粤分享汇四家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选购,线下则可通过云闪付查询活动门店并进行消费。

  补贴产品范围方面,广州市民政局在商务部的25项参考品类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拓展,新增健康监测设备、老年康复设备、适老化文化娱乐产品品类,“在关注物理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老年人健康及精神需求的关注。目前活动共有7大类54项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商品,涵盖地面改造(如斜坡辅具)、卧室改造(如护理床等)、智能辅助设备(如轮椅、助听器、智能擦窗机器人、助老外骨骼机器人等)、健康监测设备(如血压计、血糖仪、呼吸机等)、老年康复设备(如理疗仪、康复运动器械、按摩仪等)、适老化文化娱乐产品(如老花眼镜、老年认知益智产品等)。

  多措并举,居家社区养老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广州市民政部门精准发力,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全力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创新,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不断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社会力量提供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占比超过95%,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工作成效明显,获国务院2021年和2022年度督查激励。

  在政策层面,出台《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广州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并修订印发《广州市民政局 广州市财政局 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广州市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制度支持。自2020年底起,推进每个街镇建设至少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每个村居设置至少1个颐康服务站。目前,全市共建成颐康中心177个、颐康服务站2724个,长者饭堂1407个,形成街镇、村居全覆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已运营的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设置了服务咨询和改造设备展示区,还可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上门生活照料、日间托管、助餐配餐等多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成为老年人了解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安享社区养老生活的前沿阵地。

  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适老化改造,广州市采取政府资助等方式,对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的服务机构按每户最高3000元给予改造资助;为本市户籍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的,经民政部门验收合格,即可按照每床最高3000元标准获得建床资助;“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连续多年被列为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重点资助项目之一。截至2024年,广州市已累计为超5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

  搭建场景,银发消费服务涌现新模式

  近日,经广州市银发经济和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同意,市民政局联合市商务局出台《广州市培育银发消费场景实施方案》,打造一批银发消费新场景,以银发消费助力广州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聚焦培育一批带动性强、显示度高的银发消费场景,推广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引领突出的典型案例,提出14条具体措施,旨在为老年群体带来即看、即试、即购、即享的沉浸式消费体验。

  此外,广州市还制定了“乐活羊城”银龄集市工作指引,结合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活动,联合一批资质好、协同能力强的企业、社会组织,以游园、路演等形式举办“乐活羊城”银龄集市系列活动,促进银发经济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4月15日,广州市将在越秀区农林下路举办首场“乐活羊城”银龄集市暨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活动启动仪式,创新设置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快闪店,广泛联动周边商户,构建“银龄集市+商超+医院+银行+社区”五位一体的银发消费生态圈,并与广交会联动,促成广交会银发经济参展企业同步在银龄集市设点,探索推动银发消费的创新实践。(文 陈妍霏 张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