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从花园盛宴到绿色典范:深圳书写生态文明的百年答卷
2025-04-21 15:04:30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朱桦 责编:王悦阳

  日前,以“百年之约”为主题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在深圳双会场盛大启幕。本届大赛荟萃了全球47个匠心独运的花园作品,以“百合”与“花毛茛”为双主题花卉,串联起深圳“第一座公园”到“千园之城”的百年传奇。南山会场选址中山公园-荷兰花卉小镇,以“百年之约”串联起城市的历史文脉与当代创新,巨型花束献礼城市发展,生肖“蛇”主题花境传递美好寓意,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交融共生……这场横跨福田与南山的生态盛宴,不仅是园艺界的国际盛事,更成为深圳百年公园文化与绿色发展的缩影。正如市民在中山公园百年古树旁留下的影像记忆,深圳的公园早已超越单纯的休闲功能定位,成为城市生态文明的鲜活注脚。

从花园盛宴到绿色典范:深圳书写生态文明的百年答卷_fororder_WechatIMG22

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南山会场)供图 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从中山公园到千园之城——深圳公园的百年绿色进化史

  1925年,中山公园在南山区破土动工,这座仅1.3万平方米的公园开启了深圳的绿色篇章。作为深圳最早的公共空间,它不仅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地标,更承载着市民最初的休闲记忆:青石板路、古榕树荫、木式的亭台,构成了改革开放前深圳仅有的两座公园(中山公园与东湖公园)的质朴风貌。

  1980年特区成立后,深圳公园建设迎来爆发期。洪湖公园的荷花、人民公园的月季、东湖公园的菊花,被誉为“公园三部曲”,成为一代深圳人周末举家出游的集体记忆。

  1999年中山公园完成扩建,面积增至49万平方米,新增14处景观节点,传统园林与城市雕塑相映成趣。这一时期,“逛公园”从奢侈的休闲活动演变为市民生活的日常方式。

  进入21世纪,深圳公园建设迈入“质”“量”并重的新阶段。莲花山公园的“城市会客厅”、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通廊的“山海连城”、人才公园的“科技与人文交响”,让公园成为城市名片的代名词。截至2024年底,深圳公园总数1320个,形成“一园一特色”的格局:荔枝公园的岭南风情、香蜜公园的婚姻登记处、大沙河长廊的“城市项链”……公园不仅是绿肺,更成为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生态教育的多元载体。

  深圳公园的建设始终与市民需求同频共振。香蜜公园开创公众参与设计先河,360个“共建花园”由市民亲手打造;140多座立交桥化身“空中花廊”,立体绿化让钢筋丛林焕发生机。从“政府建园”到“全民创园”,深圳用40年时间完成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跨越,书写了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传奇。

从花园盛宴到绿色典范:深圳书写生态文明的百年答卷_fororder_WechatIMG23

大沙河长廊   供图 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两山”理论的深圳答卷——山海连城筑绿韵 公园城市绘新篇

  在南海之滨的深圳,一条条绿道如翡翠项链般串联起山海城景,一座座公园如同繁星点缀城市肌理,一场关乎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正在这座年轻城市上演。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深圳以建设全球标杆城市为目标,通过科学绿化、山海连城、公园城市三大行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交出了一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亮丽答卷。

从花园盛宴到绿色典范:深圳书写生态文明的百年答卷_fororder_WechatIMG24

环西丽湖绿道(碧道)摄影 鲁冰 

  在“鲲鹏展翅”的生态图景中,深圳正编织着山海相连的壮美画卷。420公里深圳远足径“三径三线”体系构建,200公里鲲鹏径全线贯通,随着鲲鹏径“一号桥”的落成和“二号桥”“三号桥”的动工,这条蜿蜒在群山碧海间的生态廊道,已吸引逾千万人次市民踏青徒步,成为全国十大户外运动特色目的地。从西部的固戍码头到东部的鹿嘴半岛,滨海骑行道串珠成链,沿江高速桥下骑行道的工业美学、太子湾滨海岸线的都市风情、玫瑰海岸的浪漫景致,共同构筑起200公里滨海活力带。更令人瞩目的是,凤凰山山廊与大沙河、西乡河等水廊的贯通,让城市蓝绿网络真正实现了“山可望海、海可映城”的生态格局。

  当人们穿行在3613公里绿道织就的“鹏城万里”步道体系间,既能感受罗湖淘金山绿道的层林尽染,也能领略盐田滨海绿道的惊涛拍岸,更能体验光明马拉松山湖绿道的湖光山色。这些如诗如画的生态廊道,不仅是市民健身休闲的天然氧吧,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脉。数据显示,深圳万人拥有绿道长度已达2.03公里,百条特色步道如同镶嵌在山水之间的珍珠,串联起深圳独特的生态魅力。

  这座创新之城正以科技赋能生态治理,构建起智慧园林新范式。全市290万株树木纳入“一张图”管理系统,公园无人机配送航线、智能淋浴房、自助咖啡机等创新场景层出不穷。83个公园书吧、47个自然教育中心、56处帐篷区与千余处运动场地,将生态空间转化为多元生活场景。在深圳,开放共享的公园不仅是赏景之地,更成为承载市民美好生活的城市客厅。

  从“经济特区”到“生态特区”,深圳用五年种植百万株树木的坚持,用3613公里绿道的蜿蜒,用1320座公园的绽放,诠释着“两山”理论的深刻内涵。当市民在鲲鹏径上眺望山海相连,在社区公园邂逅智慧生活,这座城市已然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正如蜿蜒的绿道连接山海,深圳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架起通往美丽中国示范区的桥梁,为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从花园盛宴到绿色典范:深圳书写生态文明的百年答卷_fororder_WechatIMG27

深圳南山中心河公园  供图 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在花开处遇见未来的城

  深圳百年公园发展史,源起于南山。多年来,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两山”理论为指引,创新构建“山海连城、公园融城”生态格局,2024年交出亮眼答卷:全年新增立体绿化2.4万平方米,建成21.15公里特色步道,打造13处共建花园,城区绿视率持续提升,“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日常。

  今年该局将矢志不渝深化城市管理的精细化进程,锚定“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精心布局、锐意进取、持续发力,加速建设更加好玩、好看、又好管的绿美新城。同时,用心用力为这座创新之城持续书写城园相融、山海入怀的绿美篇章,为超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鲜活样本。

  当游客在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的沉浸式花境中流连,当市民在人才公园的星光桥上仰望星空,当红树林的鹭鸟掠过蓝碳交易市场的电子屏——深圳正以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实验,回答着城市化与自然保护的世纪之问。从中山公园的第一棵古榕,到千园之城的万紫千红;从经济特区的拓荒精神,到“两山”理论的创新实践,深圳用百年时光证明:一座伟大的城市,既能以创新颠覆天际线,也能让诗意栖居成为日常。正如大赛主题“百年之约”所喻,这不仅是与历史的对话,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在绿水青山间,深圳将继续书写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传奇。(文 傅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